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十讲 > 详细内容
第九讲 怎样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特殊问题
发布时间:2012/12/17  阅读次数:548  字体大小: 【】 【】【
  

第九讲   怎样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特殊问题       10874

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每个父母都会遇到一些令人烦恼的事情,诸如孩子不听话、学习不用功、乱花钱、情绪低落、不爱说话、早晨不愿起床、动不动就哭等,还有不知道怎样为孩子说故事、购买儿童读物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认真对待,不下功夫科学地进行解决,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利的。在这一讲里,就专门谈谈怎样才能解决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特殊问题,但愿能够给予家长一些帮助。

一、孩子上学后不适应怎么办?

去年秋季期中考试后,一年级的一位家长向我反映这样一件事:他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没有惹过一次麻烦,上小学才半学期,由于不守纪律而成了“差生”,使他非常苦恼。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反映了一个“低幼衔接”的问题。在幼儿园里,孩子是以游戏为主的,而小学则以学习为主;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一个坡度,是一个较大的转折。一般来说,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小学生活动训练,大部分的孩子都能适应,当然,由于孩子的个性不同,同样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也会不同的。家长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你最好对孩子做一次深入地观察和了解:观察一下他个人在家里看书或写字的姿势、动作,有没有自言自语的现象;了解一下在学校里,老师的什么话孩子没有听;不守纪律表现在哪些地方;问一问孩子当时在想什么,干什么。如果经过了解确实是属于好动而引起的,那你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试:

1、用启发引导的办法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是喜欢模仿,当你和孩子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自觉遵守纪律的镜头时,可以让他分辨一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喜欢学谁?引导孩子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当孩子提出某些要求时,你也可以很自然地向他提出一些行为要求。当然,你的要求不能提得太高,否则他会觉得 做不到而失去信心。如果孩子有了一点微小的进步,你应及时表扬他、鼓励他。一句恰当的表扬胜过十句指责,及时鼓励能给孩子带来进步的动力。

2、有意识地进行习惯训练和培养。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在家里,从吃饭、走路到看书、做作业都要求他有正确的姿势和态度。不要认为孩子在家里让他随便一点不要紧。要知道,习惯成自然以后再抓就来不及了。

3、及时跟老师联系。和老师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最好能根据孩子的情况从最容易改正的缺点抓起,先易后难,逐步提高要求,一年级的孩子可塑性很大,但相信只要能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孩子是能够去掉毛病的。

二、孩子有厌学情绪怎么办?

有许多家长常常对我说这样的话:“我们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很想培养培养,可他就是不争气,一点也不喜欢学习。希望老师多给我们想点办法。”

孩子的厌学情绪究竟从何而来呢?我分析大体上有几个方面:

一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孩子学习知识,应当符合他们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尤其是小一些的孩子,本应在愉快的玩耍中来学习,但许多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往往采取呆板的填鸭式的教育,违背了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造成孩子们对学习的厌烦情绪。

儿童在学习上缺乏持久性,他们的有意注意和兴趣的保持都比较短暂,而有些家长却往往不注意或不懂这一点,总想一口吃成胖子,他们嫌老师布置的作业少,想尽办法把孩子塞到一个作业多负担重的学校,或者自己给孩子安排家庭作业,这种不考虑孩子年龄特征,只顾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制孩子学习的做法,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痛苦。

二是一味高指标,缺乏对孩子的鼓励和信任。有的家长不从孩子实际情况出发,非要孩子的分数好上加好,从不注意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孩子考了六十分,他说:“刚及格怎么能行?”考了八十分,他说:“才考了八十分!”即使考了九十九分,他也要说:“你这粗心鬼,那一分怎么丢了?”甚至有些家长,一见成绩不好,便怒气冲天,打骂惩罚。这种家庭的压力会使孩子丧失信心,惆怅、苦闷,直至畏惧学习。

三是教学缺乏艺术性。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关键,有的教师讲课不启发诱导,一味满堂灌,干巴巴索然无味,课后又留下大量的作业,结果学生似懂非懂。面对大量的习题和频繁的测验包袱很重,无法承受,这也是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上述原因,我以为解决的方法应当是:

1、家长要按照认识规律,顺其自然,对孩子的学习不求过高或过速,宁肯少吃些,不让其撑得慌。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积极进行引导,设法使他们感到学习和乐趣而不感到是一种负担,并使这种学习兴趣建立在不断成功的尝试上。

2、家长应努力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刚刚上学的孩子,字写得歪歪扭扭,你若说“写得不错”,他就会越写越起劲。如果说“看你写得多难看”,他定然不愿再写下去了。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得当的表扬,亲切的鼓励和谈话,都会使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增长自信心,并对学习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特别是对脑子“笨”的孩子,更应该注意培养他的自信心。

3、家长要经常和教师取得联系,交换意见,找出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如果确系教师授课艺术问题,可善意地与学校领导交换意见,帮助教师提高讲课的水平。

三、孩子受了委屈怎么办?

孩子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勇于探索,向往自主。但是,他们的行为却常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指责、谩骂、甚至挨打。比如,一个孩子想知道收音机的秘密,结果把收音机拆坏了,父母给他的是打和骂;一个孩子的考试成绩提高了些,老师就怀疑他抄了别人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体验到一种不可名状的痛苦,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这种心理状态叫做委屈。委屈会使人的情绪受到干扰,会给人的心理上带来痛苦,尤其是小学中年级以上的孩子,他们年纪虽小,却颇有大人气息,接连的委屈会导致他们的行为发生偏差,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郑州市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因为受了家长的委屈,竟喝了敌敌畏进行自杀。

孩子受到委屈后,便会自觉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排除委屈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和积愤。有的孩子受了点委屈后,声音大,火气旺,常常与对方对着干,如弄坏收音机的孩子,他会干脆把收音机从高楼上摔下,使你目瞪口呆;那个被怀疑有抄袭行为的孩子,会当场撕毁考卷,给你一个难堪。有的孩子受了委屈又挨打,心里一下子拐不过弯来,便离家不归,躲在外边混日子,结果染上上恶习。对这类不依不饶 教育,首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即当孩子受了委屈,为排除心中的积愤而吵闹时,家长要克制些,让他把话说完,看他说的是否有理。即使是无理取闹,也别太激动,不要忙动干戈,最好是让平时在他心目中有一定位置的人出面劝阻。家长错了,要作自我批评,孩子错了,也要待他心平气和后,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此基础上戒其所行。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或慑于对方的权威,当面不敢说,把气和愤憋在肚子里。表面看来,风平浪静,殊不知,他是把气愤憋住了,而不是发泄了。所以,整天眉头紧锁、郁郁寡欢、对生活没兴趣、对学习无信心,严重地损害了身心健——有的甚至得了精神疾病。对他们的教育,必须另僻蹊径,加以疏导,发现孩子闷气了,先了解他受了什么委屈,再引导他把心中痛苦解除了,再根据具体情况“导之以行”。

还有一些孩子,受了委屈,表现不怎么样,暗地里却在同学中或群众中散布混话,或在墙上、地上涂丑象、写坏话。受了父亲的委屈,就在母亲的面前说父亲的坏话,把没有的事也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对这些孩子的教育要从严,要晓之利害,要用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教育他们。否则,势必走上道德、法律所不容的黑道上去。

另外,家长平时也要有意地给孩子多讲一些这方面的历史故事或现实中的人和事,让孩子懂得,受委屈的事是常见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它,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什么叫忍辱负重,发展他们的忍受力。

四、孩子的情绪低落怎么办?

由于心理上的“自我淤积”,或是受到某种外界刺激,孩子的情绪常会便得低落而闷闷不乐。对此,父母应当重视,并为调节孩子的情绪做出切实的努力。否则,不仅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会有碍于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1、要机敏地体察引起孩子情绪低落的原因,并观察这种低落的情绪在孩子的心理上所投射阴影的复盖面和浓度,以此作为帮助孩子调节情绪的依据。

2、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省悟。引起孩子情绪低落的原因,不管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是矛盾冲突的结果,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省悟,主要是使孩子既要多看自己在矛盾冲突中的短处和不足,又要多从矛盾的对立面中寻求合理的因素,从而使孩子的心理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3、引导孩子去想与引起情绪低落的具体原因相对应的方面,也就是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时的情景,从而将现在使人懊丧的思绪排遣出去。比如,一次作文没有写好,因而受到老师过头的批评,使孩子心情不佳,这时即可引导孩子去想自己过去作文一向很好,并有几次受到老师表扬的动人情景。这样就会以过去的成功作激励,使心情恢复到良好的状态。

4、还可以引导孩子去想和做一些新的、有趣的事情,或和别人一起去玩、去散步等,由此使不愉快的思绪得到缓解、冲淡,以至完全消除。

五、孩子乱拿钱花怎么办?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来举两个例子:

玲玲妈有一祖传绝招,十分灵验。为防止孩子乱拿钱花,玲玲妈背着孩子,有意识地在某些地方摆上点零钱,并做好记号。这样,当孩子发现后,不拿或者随时告诉妈妈,就说明孩子是忠厚老实的;如果孩子隐藏不告,甚至私自花了,一经发展,便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制裁。如此至多两三回,孩子也就望而生畏,不敢再犯了。玲玲妈的这一祖传绝招还确实为不少家长所接受。

还有一个小明妈,她也非常关注孩子乱拿钱花的现象。不过,她在处理的方式方法上与玲玲妈大不一样,小明妈没有什么祖传绝招,而且她认为,孩子偶然私自拿钱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孩子起初拿钱花时,并不知道这种行为对不对。于是,当小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乱拿钱花时,小明妈并没有大惊小怪。她首先向孩子问清拿钱的动机和缘由,教育孩子乱拿钱花是不对的,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恶习。但是,对于孩子的正常要求,小明妈总是尽量满足,小明妈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孩子“乱拿钱花”的问题。

比较一下这两位妈妈的做法,我们应该感到:为了防范孩子背着大人乱拿钱花,玲玲妈也背着孩子做鬼,这种以“不信任”为前提的以错治错的做法,极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骨肉间的隔膜,我们应该学习小明妈的做法,以理动情,以情讲理,从关心孩子为出发点。这样,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六、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在家里不听话,确实是一件使父母苦恼的事,怎样才能解除这一苦恼呢?我想谈以下几点看法和体会。

有位家长对我说:“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叫他做作业,复习功课,可是他不听,只顾玩,有时检查他的作业,指出他的错误,他硬说你不懂,不肯改正。叫他不能讲假话,他也不听。”我想,孩子这样的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是有一些缘由的。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设法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这里,我也介绍几个事例。

一次,小京家里来了一位远道客人,小京的妈妈叫他向老师请假,说是肚子疼,要上医院看病。第二天,班主任了解到小京并没有去医院看病,而是和妈妈、客人一起去游玩,班主任找小京谈话,说他不应该欺骗老师。事后,小京很后悔,埋怨妈妈起来。

有一次,王老师找小明谈话,问他在家里为什么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小明就说:他们讲话不算数,听不听也不要紧。接着,小明还讲了这样两件事: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妈妈说:“下午把功课做好,明天带你到宿鸭湖去玩。”这天下午我下了很大的决心管住了自己,把功课认认真真地做完了,可是到了第二天,爸爸妈妈却说:“没有空,不去了。”又有一次,爸爸说:“下午不把功课做好,晚上不带你去看电影。”因为我不是很想看电影,下午一玩,就忘记了做作业。但是,直到吃晚饭后,爸爸也没有问我的作业做得怎么样,就带我去看电影了,这是小明的情况。

还有一个小林。小林的爸爸检查他的作业,硬要小林把“处罚”的“罚”改成“罸”字。结果,第二天吃了“红叉”。这就使小林对爸爸的话打上了一个问号。

上述情况,小京、小明、小林碰到的次数多了,一定会觉得 ,听不听父母的话无关紧经,有时父母的话本身就不正确,听了反而犯了错,挨了批评,吃了亏。这样,有时父母正确的话也不听了。

2、父母要从自己做起。

孩子不听话,往往同父母不正确的言行有关,要孩子听父母的话,父母的话必须要正确。平时,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处处事事以身作则。

3、严格要求,耐心教育,持之以恒。

当父母向孩子提出力所能及的合理要求后,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要求孩子坚决做到,不能似可做,似可不做,但话要留有余地,不能讲死。我们常常听到有的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不好好学习,我就砸断你的腿!”“作业不认真,不准吃饭。”用这种话恐吓孩子,对教育孩子是有害无益的。

4、孩子在家里不听父母教育,应向班主任老师反映,双方共同分析原因,商量教育对策,取得老师的支持和配合,但千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说:“真是没有办法!只有靠老师对他严格一些,多教育教育他。”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使孩子更加不听父母的话。

5、要坚持正面教育。对孩子提出要求,要考虑孩子的心理因素,要求不能过高过急。孩子一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肯定、及时鼓励,并向老师反映,要及时抓住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典型事例,启发孩子渐渐懂得并记住:不听父母长辈的正确教导,会使自己落后,甚至会犯错误。

总之,孩子不听话,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孩子,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上面说的,仅供参考。

七、孩子迷上电视怎么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走上了十分普及的时代,无疑电视的普及对于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人们的视野、调节人们的业余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学龄儿童,如果迷恋上了电视,对其身心的发展则可能产生消极作用。

国外有些专家把那些仅对电视节目感兴趣,而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漠不关心的儿童叫作“电视孤独症”患者。这些儿童往往表现得极端孤寂,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要使孩子放弃对电视的迷恋,预防和治疗电视孤独症,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孩子广泛而有益的兴趣,使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乐趣。例如,教孩子剪纸花、纸画、制作小玩具,同孩子一起下棋,带孩子出外散步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充分了解大自然中各种有趣的现象,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其它娱乐活动的喜好。

2、要鼓励孩子同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使他们在与小伙伴的共同游戏中获得独立性、进取性、同情心等优良品质,禁止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交际,必然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3、不要让孩子单独看电视,尤其不能把看电视当作使孩子安静、少惹麻烦的手段,将孩子固定在电视机前。孩子看电视时,家长要陪着一起看,并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以启发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把看电视当着获取知识的手段。

4、要让孩子有选择地观看电视节目,像七巧板、儿童歌舞、动画片等,是专为儿童播放的,当然应鼓励、引导孩子去看。对于一些打杀格斗、爱情瓜葛的节目则不宜让孩子看。同时,小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以半小时上下为宜。

八、孩子不爱称呼大人怎么办?

有位家长对我说:“我的六岁女儿非常可爱,但见到亲戚不愿叫人,甚至父母下班回来也不打招呼。对于这样的孩子,实在没办法。”这位家长提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耐心教育。当孩子开始懂事时,父母就要教育他对哪些人应怎样称呼,对什么人叫“爷爷”、“奶奶”,对什么人应该叫“叔叔”、“阿姨”。带孩子外出遇到熟人,父母要引导孩子热情称呼对方。当家中来了客人,孩子不愿开口时,父母不要当着客人面训斥孩子,以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等客人走了再分析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要让孩子懂得对人热情、有礼貌,这才是好孩子。当孩子有了点滴进步时,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2、以身作则。要使孩子对人热情、有礼貌,父母首先应该做到,父母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例如:当你下班回来,孩子不知道和你打招呼时,做父母的应该主动地先和孩子打招呼“××好”,然后也要求他向爸爸妈妈问好。这样,日久天长就会养成好习惯。

3、要求一致。父母对孩子要求一致,两人商量好办法,一起要求,持之以恒,定能见效。最怕的是今天你提这个要求,明天他不要求去做。这样,孩子就无所适从了,良好的习惯也就无法培养起来。

九、孩子做了恶梦怎么办?

孩子做恶梦醒来往往哭叫不已或目光呆滞,冷汗淋漓,弄得大人一时不知所措。专家们认为,恶梦往往发生在睡眠中眼球快速活动时,它是儿童发育时期的一种常见现象,尤其是六岁以前是做恶梦较频繁的时期。

做恶梦,是孩子对生活中所发生的某些事件的自然反应,一般是在患病,同其他小孩打架,父母争吵等情况下发生的。另外,电视、电影的惊险镜头也是使孩子做恶梦的原因。

当孩子做恶梦而惊醒时,父母要保持冷静,开亮电灯,使孩子消除恐惧感,因为恶梦后小孩常常不敢再睡。有些父母的做法是不妥的,例如,孩子梦见房里有一只熊而惊醒呼叫,父母便在房里佯装把熊一次次打倒。其实,这反而引起孩子第二天晚上做梦时再遇到熊。倒不如把灯拉开,让孩子看看房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熊。父母也不必向孩子解释梦不是真的,而重要的是讲明梦根本没有什么危险性。另一种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回忆梦境,这有助于他了解发生了什么事,使心情平静下来。

十、怎样叫醒早晨熟睡的孩子?

现在,大部分中、小学校都要求孩子提早到校,冬天夜长,天不亮就得起来刷牙、洗脸、叠被、吃饭,做上学前的一些准备工作,显得格外紧张。晚间,由于课外作业留得多,睡觉也较晚。这样,孩子们早晨难以觉醒。家长怕孩子到校晚,总是早早督促孩子起以上,孩子醒不了就采取袭击式的喊叫,甚至掀起被子来强迫他们起以上,这种办法对孩子健康是没有好处的。

睡眠的觉醒是要经过几个阶段的,至少从开始觉醒到真正醒过来要经过五、六分钟,如果人为地将熟睡着的人强行叫醒,虽然身体起来,大脑仍在“睡眠状态”,脑波活动难以短时间调整过来。此时周身发懒,疲惫不堪,日久天长孩子对这种“睡眠中断”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也就是说怕早晨家长喊叫,入睡时即背上了包袱使睡眠不易深入。

正确的方法是:清晨诱导孩子自觉觉醒。具体地说,当孩子到起床的前十分钟,可将室内收音机打开,开始放些轻音乐曲,然后声音逐渐加大,室内光线也应由暗到亮,通过打开小窗使室内温度略降低几度。如此持续五、六分钟,孩子就可以自然醒来,养成这样一个习惯,白天精力饱满,可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十一、怎样使孩子能说会道?

老同志们都知道,解放前或者在建国初期,有人给年轻姑娘介绍对象,说某个青年老实得不会说话,或者形容说起话来连脖子也会发红,那时候特别在农村,对不太会讲话的情况,似乎视为美德。

如果八十年代还以此作为美德来赞扬,那是十有八九不会受到欢迎的。在“时间就是生命”的信息社会里,口头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随着党的开放、搞活、改革政策的实施,人们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显得更加重要了。

说话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环境和教育,要成为能说会道的人,做父母的就应当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孩子的说话能力,是他的智力水平的主要标志,要想发展儿童的智力,进行口语训练是主要的措施。

提高孩子口语表达能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求也应不断提高,对年龄小的孩子可以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看图说话等来引起他们的说话兴趣,进而复述大人讲过的故事,和大人对话,背诵儿童诗、顺口溜等,促进说话能力的发展。等孩子回答内容完整,符合实际,句子通顺,说话流利了,再换新事、新内容。如果达不到要求,父母要耐心地指导他继续练习几次,逐渐达到要求为止。

孩子上幼儿园、进小学之后,父母要注意为他在家里创造说话的机会。孩子好奇心强,碰到不懂的问题,总爱问个究竟,父母应该耐心地回答,即使孩子提出的问题很幼稚,也不要讥笑他,挫伤他发言的积极性,要善于很好地引导。比如,叫孩子把学校里、街上见到的新鲜事讲一遍,叫孩子上街买东西,要他把经过口述一遍;为孩子买来一本小人书,先让他自己看、自己想,自己说;讲了故事、童话的部分,让孩子复述后把它的结尾讲下去等等。这些都是对孩子进行口语训练的方法,不但培养了说话能力,还能促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同志们,四至六岁是儿童发展语言的最佳年龄阶段,如果家长能够在这段时间里给予孩子悉心指导,孩子进步是很快的。可有些家长以前疏忽了这件事,那你也不必担心,现在注意进行训练还不算晚。整个小学阶段都是打基础的,我们不是把初中教育也称为“基础教育”吗?只要在哪个方面努力,哪个方面就会取得成绩。

十二、怎样对待孩子的无理哭闹?

如何对待孩子的无理哭闹?这一直是很多年轻的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我不想再举这样的典型事例。只是向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止哭方法。

1、提前预见法。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有预见能力,对自己的孩子要进行仔细的观察、了解和研究,当孩子需要什么时,你就已经提前考虑到了,并能及时给予满足,他就很少哭了。也就是说,父母要预料到孩子想做些什么,不要等他哭起来的时候才知道他有什么需要。但是,大家不要误解,提前考虑不是溺爱,不是娇惯。同时,父母也不要让孩子“误解”这种关心照料不要让他感到父母对他是百般顺从。

2、不理睬法。如果孩子长时间地哭个没完,其原因既不是受到了束缚,也不是因为饥、渴、冷、热,而是由于习惯执拗的脾气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要纠正或防止这个习惯,唯一的办法就是任他怎样哭,你也不去理他。这样,他哭了一阵而毫无收效,他自然会擦干眼泪停止哭泣。因为谁也不喜欢做白费气力的事情,就连孩子也是这样。

3、分散注意办法。我们知道,儿童注意的持久性差,极易分散,很容易被好奇的东西所吸引。因此,当他们由于胡闹或倔强任性而啼哭的时候,有一个办法是准可以阻止他继续哭下去的。那就是:用一个好看和吸引人的东西去分他的心,使他忘记哭。但是,应用这种方法最重要的是,不要使孩子发现你是有意分散他的心,要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就忘记了哭。

4、镇静自若法。当孩子由于受了伤或由于某种痛苦而啼哭时,如果你不能够解除他的痛苦,你就应当镇镇静静的,切不可用抚养的办法叫他不要哭。这是因为,人们受伤时所感到的痛苦,并不是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情。如果你能镇静,不惊惶失措,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那他马上会镇静起来,创痛自然会减轻许多。如果你一听见他哭就殷勤地去抚爱他,他就会一阵阵猛哭起来。

5、拒绝给予法。当孩子已经能够用说话的方式向大人提出自己的要求的时候,如果他还要哭闹着向你要这要那,无论他的需要是多么急迫,他的要求是多么合理,你都应当断然拒绝。如果你一看见他流泪就给他东西,那就等于是在鼓励他哭泣,他一知道他的啼哭有那么多用处以后,他为什么不采用哭的办法呢?当他知道,你要想叫他不哭必须付出代价的时候,他不会随便要一点价钱就了事的。时间长了,如果哭了一阵达不到目的的话,他就会拼命地哭。所以,关键在于开始,开始一、两次串门时就应当拒绝他,而且要毫不动摇,直到他停止哭泣,切不能等他养成了习惯再去下决心。那样做收效是很小的。

以上几种止哭法只适用于于学前儿童,有时小学生也可适用。

十三、怎样向孩子道歉?

做父母的委屈了孩子或做错事,应当主动向孩子承认错误。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样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有好处的。有些家长担心,向孩子道歉会有失身份,丧失尊严,今后可能难以控制他们。事实并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为我们所尊敬的人在同我们争吵后会主动向我们承认错误,而我们并不因此而降低对他们的敬重。相反,我们往往会更加敬重他们,孩子们也是这样。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父母一贯正确而自己经常错误的心理,他们就会认为父母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过失而抛弃自己,无形中在感情上同父母疏远,甚至同父母对着干。

敢于对孩子说“对不起”可不是一件小事,诚恳适应地道歉,会消除孩子建立在自己周围的感情隔阂,使孩子逐渐学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培养出原谅他人错误的美德。

那么,究竟如何向孩子说“对不起”呢?

1、怒气未消时,不要立即道歉。如果你正在对孩子发火,而当你突然意识到是自己做错了时,请不要立即道歉,最好等你彻底平静之后再说。否则,孩子从正在心烦意乱,大动肝火的父母那里突然听到表示道歉的话,会感到恐慌不安和无所适从。

2、道歉的内容要具体明确。如果你说不出为什么要道歉,最好不要说。孩子仅仅听到你说“我真不该跟你说那些话”,他会感到茫然,他弄不清自己应该相信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事情中处于什么角色。请你确切地说出道歉的原因,并向孩子说明你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错事。

3、不要为微不足道的事情道歉。处处事事都为自己的一点疏忽而向孩子道歉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认为父母的错误真是太多了,容易产生对父母的不信任。

4、不要低估孩子对你的错误的理解程度。要知道,孩子是极富有体谅之心的。

十四、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孩子大都喜欢听故事。孩子可以从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词汇,锻炼记忆力,启发想象力。家长如果能够注意点讲故事的艺术,效果就会更好。

1、内容要适合儿童特点,讲解要力求形象、生动。一般来说,男孩子爱听打仗的故事,女孩子爱听童话;大孩子爱听成语和历史故事,所有的孩子都爱听神话故事和科幻故事,家长讲解时要尽可能生动、具体、绘声绘色,使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语言要浅显易懂,有节奏感。在讲故事时,尽量使用明白、准确、生动的语言,对那些难懂的词或较长的名字,要相应换成孩子容易理解的词,把长名分解成短名,使孩子一听就懂。为增加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可适当借用运用或姿势。

3、要有意识地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多提些为什么。比如,给孩子讲“小羊和狼”这本画书时,讲到小羊说狼要来吃它时,小花猫、小黄狗、白马、大象都来帮助它,就可以问孩子,它些动物能用什么办法来救小羊呢?这个问题,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训练他动脑筋、想办法,给孩子留些思考余地,让他自己去想象,去补充,对发展孩子的思维很有好处。

4、讲故事的时间不可太长。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学前儿童,他们有好动的特点,时间应掌握在十至二十分钟之内,这样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抓住。

十五、怎样给孩子购书?

经常让孩子看一些适宜的图书,对于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是十分有益的。许多家长也不吝惜这方面的经济开支。但是,为孩子购书是有学问的。一般来说,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爱好以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购。下面介绍一些情况:

1、学龄前儿童通常喜欢看描述他们熟悉的事物的,而且以图画动物为主,家长应买些描写动物和大自然一类的书。

2、七至十岁的儿童爱看有情节、使人惊奇的故事,如神话、童话、寓言等。

3、十一岁到十三岁的孩子喜欢读神秘、冒险的故事,尤其是有关太空、探险方面的;有的女孩喜欢对家庭生活、寓于传奇色彩的故事更有兴趣。

此外,十岁以上的儿童已进入思维期,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学习需要,选购一些具有辅导性、实用性的课外读物,特别注意选购字典、词典、手册之类的工具书。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