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幼儿教育 > 详细内容
思维在行动中进行
发布时间:2012/12/16  阅读次数:261  字体大小: 【】 【】【

       思维在行动中进行

       快3岁的蒙蒙是个非常内向的女孩,刚上幼儿园几个星期。因为不爱说话,班上的小朋友都不愿意跟她玩,有几个稍大的孩子甚至还欺负她。一天,叔叔来做客,看见蒙蒙抱着娃娃玩,就随口问道:“蒙蒙,幼儿园好玩吗?”谁知道,平时非常安静的蒙蒙这时突然狠狠地咬了一口手里的娃娃,然后一把扔在地上再用脚狠狠地去踩。旁边的妈妈和叔叔都看得面面相觑,“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妈妈始终也没想明白。
直觉行动思维
这一时期的思维发展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和孩子行为过程同步的思维方式。
●直观性和行动性
2岁以后的宝宝基本上能有效地进行交流,如使用手势和语言,并且开始理解符号,常用物品或自己的身体当作假装游戏中的符号,比如用香蕉当作电话,用手指当牙刷。这个时期,宝宝的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东西,也离不开他自己的行为。例如宝宝正在玩一个玩具,妈妈这时想办法把它顺利拿走,孩子的游戏就会中止,而且他的思维也会随之停止或转移。蒙蒙为什么会突然变样?其实这只是孩子的正常表现,跟这个时期的思维特点有很大的关系。蒙蒙的种种激动行为,只是想向叔叔表示一种她在幼儿园所受到的不友好的对待,因为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她只有借助自己的动作和手势才能表达。换句话说,孩子这个时期的思维就在他的具体行动中间。所以父母们如果限制孩子的动作、活动就意味着限制了思维,动作的中断也意味着思维的中断。
●初步的概括性      
  3岁以前的孩子通常会根据物体外部的相似性来进行概括判断。比如宝宝玩过小汽车的玩具,知道汽车的轮子可以推着转,那当他看见其他带轮子的东西时(像算盘),都会嚷嚷着要推着玩。尽管这种概括性反映的只是物体表面的简单的相似处,但对于宝宝而言却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他们开始萌发的对物体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对物体性质比较的结果!
●思维没有计划和预见性        
由于宝宝的思维总是发生在行动中间,所以他们只能考虑动作所接触到的东西,是不会去计划自己的行动的,当然他们也就更加不会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了。所以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大脑思维是不能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的。父母如果要求该年龄段的孩子安静地坐下,想想自己的过错,那是收不到任何成效的。
亲子小游戏
在这一阶段,由于孩子的初步概括能力已经开始萌发,父母可以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为下一阶段的思维发展做好准备。
*找对子妈妈可以挑选一些识字的小卡片,放在桌上,要求孩子将有联系的几张图片选出来,并让他解释为什么这样选。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的归类能力。
*分类游戏将几张不同形状的小纸片(如几个三角、正方、圆形等)放在孩子的面前,然后鼓励孩子从中选出一样的,同时妈妈还可以告诉他这是什么图形。
*猜谜语谜语对于物体的形状、颜色、声音的描述可以充分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培养想像力和发散思维。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5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