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品味这两条消息,不由生出些许感触。
国人在对子女的抚育中,“养身”往往胜过“养心”。多数父母抚养子女的重点放在嘘寒问暖、保障营养、维护出行安全等方面,而孩子在精神上是否独立自由、心智上是否健康成熟,却很少着眼着力。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孩子即使只得了流鼻涕之类的普通感冒,也会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忙前忙后,这个剥香蕉,那个削苹果,这个问烧不烧,那个说渴不渴,生怕在照顾孩子方面出现一丁点的疏漏。
“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这是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经过自己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令人惋惜的是,我们的家长们却很少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因此,他们仍会一如既往地代替自己的子女做任何能做的事以给予子女“无微不至”的关爱,我们也仍会对大学出现父母“陪读”之类的现象见怪不怪。而由于缺少“养心”的锤炼和从挫折中恢复过来的自信和勇气,我们的大学生一“跳”而“解脱”、博士一“挫”而“乞讨”的悲剧也仍在不断地上演和重现。
当然,现在一些家长也已认识到让自己的孩子“打小受点挫折好”,他们开始有意让孩子参加“吃苦夏令营”等活动去接受“心”的锤炼。但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夏令营”蜕变成“全家游”一样,既想让孩子受苦,又怕孩子受苦的“叶公好龙”心态,在不少家庭中仍较为普遍。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古训,虽为大多数家长所认同,但在抚育过程中却总是不“忍”践行。
其实,孩子也像雏鹰一样,不可能一生都在家长的羽翼下成长。他们必然要融入社会,直面激烈的竞争。因此,让孩子们在精神上早断奶,着力培养孩子心灵受挫的恢复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当然,在这一成长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面对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困难和挫折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今天可能会走得摇摇晃晃、跌跌撞撞,但这恰是他们稳稳当当、结结实实走向未来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