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毛泽东专题3 > 毛泽东的故事 > 详细内容
毛泽东与特工之王李克农
发布时间:2024/10/28  阅读次数:4  字体大小: 【】 【】【

      李克农是我军功勋卓著又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高级将领。1926年,在毛泽东、李大钊等我党早期领导人进步思想的熏陶影响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逐步显示出了非凡的地下工作才干。不久,李克农开始长期从事和领导党的秘密工作,从此他的一生便贯穿于我党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中,并在“背后”发挥了举足轻重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李克农被毛泽东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我军从“寂静战场”走出来的一名特殊将军。

        (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李克农郑重地告诫警卫人员:“如果国民党特务掏出手枪,那不是你们的罪过。但是刺客的子弹打出来,我可要你们的脑袋!”

       1931年,李克农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开始担任我党情报与安全方面的重要领导职务。至抗战胜利前,李克农等曾为保卫中共中央机关及我党领导人的安全,为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胜利,为联络东北军将领、促成“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等,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情报,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赞扬,并由此获得了红色“特工王”的美名。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形成“一山二虎”之势。当时,国民党主力部队正在西南、西北地区,难以在短期内调往各地战场,战略态势于国民党十分不利。为争取时间备战,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谈”,“共商国是”。

       对于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的伎俩,毛泽东早已料到了。就在收到第一封电报前一天,毛泽东还给延安干部作报告,再次强调内战危险的严重性。他告诫人们,一方面要准备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另一方面也要随时准备揭露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

       不出所料,蒋介石果真耍起了假“和平”把戏,毛泽东陷入了寻求对策的紧张思考中……

       8月16日,毛泽东一面回函蒋介石:“我将考虑与你会见”,一面将李克农召至跟前。

       他对李克农说:“将介石发电报要我去‘和谈’,并不意外。七大上我就说过:谈是要谈的,但他们不会有诚意,谈拢的希望一丝一毫也没有。不过,人家已经发了邀请,我们能不去?现在,关键是要尽快搞到具体情报,证实一下我们的判断,摸摸蒋介石的底,看看他的葫芦里到底埋的什么药。”毛泽东微笑着,交给李克农一项艰巨任务。

       当时,李克农担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专门负责领导和指挥党的情报与政治保卫工作。离开毛泽东住处,李克农便迅速组织情报系统,不分昼夜地忙碌起来……

       李克农想,国民党在延安驻地设有联络办事处,近期肯定会跟重庆方面就毛泽东是否应邀有密电来往。他灵机一动,命令日夜监听联络处电台,果然从中截获了大量信息。

       很快,一份份破译出的秘电摆在了李克农面前。

       李克农一个字也不放过,他阅读、分析、归纳、综合,终于从浩繁的往来密电中摸清了蒋介石的底牌:蒋介石认定毛泽东不敢应邀!

       蒋介石自以为得计,接连发了第二、第三封电报。在第三封电报发出后,重庆的国民党报刊还登出蒋介石谈话,宣称:国家前途,取决于这次会谈。

       与此同时,李克农从密电中还弄清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如果毛泽东不去重庆,便宣布共产党拒绝和平,将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毛泽东身上;万一毛泽东来了,则正好通过谈判对共产党施加压力,逼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同时趁机拖住毛泽东,争取时间,进行全面内战的准备。

       李克农不敢怠慢,迅速将情报报告给了党中央,使毛泽东及时准确地掌握、了解了蒋介石的具体心态。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就自己赴重庆谈判问题作了分析。当时党内党外普遍认为“邀请”是个“圈套”,不少人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忧。毛泽东在会上解释说:从目前掌握的情报看,蒋介石邀请我去重庆,“诱捕”不是主要目的,不过是想争取备战时间,推卸内战责任而已。他说:既然蒋介石假邀请,我们就弄假成真,争取主动。谈的成最好,谈不成则可以彻底撕破蒋介石的假和谈、真备战的政治伪装,教育和团结全国人民。同日,中共中央做出决定:由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等赶赴重庆,进行和谈。

       决定一经作出,准备随同警卫毛泽东的中央警卫团战士们,深感肩上的担子加重了!但大家都自觉意识到:即使付出鲜血和生命,也要确保毛主席的安全!

       “誓死保卫毛主席!”

       战士们群情激奋!

       特别是担负主要警卫任务的老牌战士龙飞虎、颜太龙和陈龙等人,他们刚毅的脸上更是透着兴奋而紧张的神色,耳边还不时回响着李克农威严而冷峻的话语:

       “此次任务,关系重大。如果国民党特务掏出手枪来,那不是你们的罪过。但是刺客的子弹打出来,我可要你们的脑袋!”

       28日上午。延安机场。给毛泽东等送行的人不断涌来。

       李克农亲自把守着机舱门。他默默地望着龙飞虎等卫士,眼神中充满了叮咛之意。

       毛泽东来到机舱口,宽厚的大手伸了过来,李克农紧握不放。他真希望毛泽东在最后一刻改变主意,虽然明知不可能。

       “主席,您多保重!……” 李克农心潮奔涌,话没说完,便哽住了喉咙。

       李克农饱含深情的轻语,激起了周围人感情的波澜,有人呜咽出声……

       “克农啊,男儿有泪不轻弹嘛!这回去重庆,刚好和分别20年的蒋介石见见面,有啥子不好嘛。你看看,你们用这咸豆豆欢送我……”话音未落,李克农等已经破啼为笑了。

       28日晚8时。重庆林园官邸。蒋介石宴请毛泽东。

       蒋介石频频举杯向毛泽东敬酒。他脸在笑,却很尴尬。因为国民党的情报机构在毛泽东登机前,还向他汇报:毛泽东不会去重庆。中共中央给他的最后复电,是毛泽东等在飞机上发出的。

       毛泽东也在笑。但笑容中却包含着对李克农情报工作细致、准确、及时与高度机密的满意和赞赏。

        (二)李克农下令,对潜伏在北平的敌特分子进行秘密自首登记工作,顿时来自首的特务一下子达到两千余人,党中央、毛泽东决定,提前进京……

       北平和平解放后,四面仍埋伏着可怕杀机!当时,在北平城内仅国民党特务组织就有114个,职业特务则多达8500多人,同时城内还潜伏着足足5万多名国民党遗留下的散兵游勇。学校、医院和天主教堂等场所,也潜伏着不少日本、美国等国大批训练有素的间谍……

       1949年2月,解放军举行了入城式。按计划,5月党中央就要正式进入北平了。然而,在当时情况复杂、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若不采取断然措施彻底铲除这些特务、间谍组织等,就不能保证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时的安全。

       当时中共代表团团长是叶剑英,其主要助手就是中央社会部部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委员兼秘书长的李克农。面对复杂混乱的北平城,李克农再次陷入沉思中……

       李克农首先从分析敌人的心理入手。他认为,眼下敌特的情况虽然复杂,但面对浩浩荡荡的人民解放军,已如惊弓之鸟。为此,他决定争取敌人主动自首,以此为突破口,查找线索,将暗藏的敌人一网打尽。这样,既可以争取到一大批人,也可以大大挫伤敌人的气势。

       于是,李克农下令北平市公安局侦讯处,立即开展对国民党各系统特务分子的秘密自首登记工作……

       果不其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一传十,十传百,前来自首登记的特务一下子达到了两千多人。随后,北平公安机关根据自首人员提供的情况,对一些顽固分子进行了大搜捕,很快北平的混浊杂乱的状况便有了明显好转。

       1949年3月23日,由于李克农的决策和北平公安局的出色工作,党中央、毛泽东决定提前进入北平。

       是日,载有中央五大书记的车队离开西柏坡,沿着山间公路向东北方向疾驶。当夜,毛泽东等在唐县住了一宿。24日便赶到河北省会保定,在听取了河北省委的工作汇报后,傍晚进入涿县。在涿县稍事休息后,毛泽东便改乘由叶剑英安排的专列,在刘亚楼的陪同下,于25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时,顺利抵达北平清华园车站。

       按照原计划,毛泽东的专列应停在前门车站。由于李克农布置的大批便衣在前门一带发现异常情况和可疑人员活动,为确保安全,李克农建议中央临时改变停车地点。

       毛泽东等在清华园下车后,守候在车站的李克农向周恩来作了简短的情况汇报。随后,便按事先安排,在周恩来、李克农等身体簇拥的掩护下,毛泽东改坐小车前往颐和园小憩。下午2点,毛泽东检阅了当地驻军。晚饭后,他又与李济琛等十几位高级民主人士商谈召开政协会议事宜,直到深夜12点。

       这一天,毛泽东的日程安排格外紧凑,而担任安全保卫工作的李克农等,精神更是处于高度紧张中。当时,尽管肃特工作成效显著,但因北平历史背景较复杂,仍有不少敌特人员潜伏在城内没被肃清。为确保万无一失,李克农向中央建议迁北平后暂时不进城,住在香山。在征得中央同意后,李克农随即叫来北平市公安局秘书长刘进中,让他负责毛泽东的随卫工作,接着就赶往香山,亲自检查毛泽东住所去了。

       凌晨两点。香山双清别墅。为迎接毛泽东的到来,李克农正指挥警卫战士进行最后一次彻底清查。

       获悉毛泽东已经出发前来的消息,李克农吩咐便衣队队长高富友速到毛泽东下车处进行保卫工作,他自己准备清查完没有问题后再去迎接。就在这时,李克农接到警卫战士一个惊人报告:在预备给毛主席居住的房间一角,发现一枚炸弹!

       按说,双清别墅有哨兵日夜看守,事先曾多次进行排查,应该是滴水不漏的。只是李克农心细,才让战士们进行最后一次检查,没想到真的出了问题!

       面对炸弹,在场的所有的人全都惊呆了!

       不过,随着李克农一声“愣着干嘛!”的吼叫,大家很快回过神来,开始对中央首长的所有住处进行全面、彻底检查。45分钟后,在确信“有惊无险”、没有其他隐患的情况下,毛泽东等才进入各自房间居住,直到当年6月份他们才搬进城里办公。那时,毛泽东对香山“情有独钟”,拒绝住进中南海,进城后他白天在中南海办公,夜里仍回双清别墅或玉泉山休息。

       然而,对于发现的那枚炸弹,当时却一直没能破案。直到后来,从一个被抓获的特务嘴里,李克农才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原来,香山上的一个老尼姑是国民党特务,炸弹是她搞的鬼!可是,在当时警戒森严的情况下,她是如何进入毛泽东住处并放置炸弹的,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迷!为此,李克农愧疚、反思了很久……

        (三)毛泽东出访苏联。毛人凤下令:炸掉毛泽东专列。案子告破后,李克农发报戏弄说:“毛人凤,任你精心策划,你们潜伏的‘万能台’,发报只有两三次就被侦破了!”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残余势力开始做逃往台湾的准备。但就这样被共产党驱逐出去,蒋介石始终咽不下这口气。一天中午,蒋介石将他的得力干将——军统局局长毛人凤叫到跟前,经过一番密谋,一项绝密计划(全称叫《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出笼了!这项计划,边制定、边修改、边实施,前后酝酿了半年时间。主要内容是,一方面组织留在大陆各地的200万土匪武装对新政权进行各种破坏、骚扰活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地潜伏的60多万特务,对中共领导人进行暗杀活动。当时,对于自己精心制定的这份计划,毛人凤信心十足,曾夸下海口说:“共产党靠打游击起家,而军统也懂这一套!用共产党的招对付共产党,要比一般正规部队强得多。”

       这年12月21日,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生日。为了使新生的红色政权迅速站稳脚跟,并在国际形势于我不利的情况下寻求一个坚固的外部依托,毛泽东毅然决定:趁机出访苏联。

       这将是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否则,对于襁褓中的共和国来说,其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再说,毛泽东专列必经之地大多为新区,土改尚未进行,铁路内部人员也未来得及清理,沿途常有众多的国民党武装特务出没……

       为保证毛泽东出访时的绝对安全,周恩来总理亲自上阵,进行部署,全国所有安全保卫机构全速运转,我公安机关的监听装置也开始在茫茫夜空中日夜搜寻,丝毫不放过一个可疑信号……

       就在这时,国民党北平保密局的潜伏电台,即被台湾方面号称的“万能台”(意即“无所不能”)向台北拍发了“中共首领毛泽东决定前往苏俄……他们将乘专列前往”的密码电报。另外,公安机关还获悉:此时台湾已下令潜伏特务在哈尔滨刺杀毛泽东,并准备派刺客潜入苏联,伺机下手实施暗杀。

       “马上报告毛主席!”事情非同寻常并耐人寻味,值班首长当机立断!

       很快,汇总后的“秘密报告”便摆上毛泽东案头。

       据后来情报得知,当时蒋介石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毛泽东出访,防止中共与苏联鉴定有关条约。在他看来,即使暗杀不成,但只要能阻止住毛泽东出访,也将是一大胜利。

       然而,在看过报告后,毛泽东却挥笔批示:

       公安部:

       在我回国之前,镇压这个反革命。

       “回国之前”,字字千钧!这是共和国最高统帅下达的限期侦破命令。它和战争年代的军令一样,容不得半点延误!这个重担,再次落到了李克农和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肩上。

       接受任务,李克农、杨奇清和广大公安干警便抛开其他一切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该案的侦破中。侦破工作曾一度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进展缓慢……

       但是,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他们克服一切困难,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不知付出了过少奔波、劳累,排除了多少疑人、疑点后,终于锁定住了具体的嫌疑目标。

       案犯嫌疑人:计兆详,男,不到30岁。家庭住址和发报地点:北平市南池子九道湾乙43号。

       李克农和杨奇清听到案犯情况汇报,两个人的心几乎同时“咯噔”一下:南池子?!离天安门很近,而且紧靠中南海!看来真是最安全的地方,也许最危险啊!

       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后,杨奇清便迅速下达命令,很快计兆祥及其住址就被公安人员密切监视起来。

       1949年12月6日傍晚,几辆黑色轿车从新华门鱼贯而出。毛泽东准备赴苏访问,开始出发了。

      此时,从新华门到北平站,从北平到哈尔滨沿线,处处戒备森严……

       而在台湾,毛人凤已经制定出一项新的暗杀计划,当时正在向蒋介石进行汇报……暗杀与反暗杀计划,正在北平至苏联境内的铁路线上悄悄地部署、展开、实施……

       当听了毛人凤把握十足的汇报后,蒋介石露出了笑容:“好!我在这里静侯佳音!到时候我定会重重嘉奖你们!”

       几乎与此同时,在北平车站的站台上,当铁道部保卫处处长任远向李克农汇报铁路沿线的保卫情况时,同样是信心十足:“李部长,您放心!就是一只鸟想飞过去,也甭想!”

       当晚21时许,随着汽笛的一声长鸣,毛泽东专列缓缓驶出北平,风驰电掣地向北驶去。

       一路上的保卫工作,完全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的。每到一站,陪同负责保卫工作的李克农、杨奇清和铁道部部长腾代远、铁道部公安局局长冯纪等人,都要亲自下车检查一番,及时交流情况。

       毛泽东则一上专列,便埋头于一大堆的文件中。累了,他就看会书,然后继续工作。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毛泽东眼睛盯着手中的文件,随手摸起一只香烟,点着。突然,他象想起了什么似的,对秘书吩咐道:“请杨奇清同志来一下。”

       很快,杨奇清来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示意他坐下,然后问:“潜伏台的侦破落实了没有?”

       “报告主席,不仅落实了,而且成效很大。现在敌人有了新的行动计划,我们已经做好了周密部署。李克农部长护送您出国门后,将马上返回去,具体指挥实施。我陪主席去苏联。请主席放心,也许我们刚到莫斯科,就会听到好消息。”杨奇清认真地回答着。

       “好哇!很快嘛!我们的保卫工作,就是要在实践中提高嘛!”毛泽东抽出一只烟递给杨奇清,然后自己又续上一只,吸了口,继续说:“情报工作是总体战略的一部分,是军事行动所不能完成的。古人说,军事情报是‘兵之要,三军恃而动’,‘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因此,情报工作很重要啊。历史上一些好的将领,之所以能‘动而胜人’,就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可靠的情报!”

       “主席说的对!”杨奇清赞同地点着头。

       “呃?那你说说看,对这次案情你们是怎么侦察、判断的呢?”

       杨奇清胸有成竹地说:“据最新侦察获悉,台湾保密局已派专人潜入大陆,配合已经潜伏下的土匪,准备在您出访前后实施暗杀活动。不过,李克农部长早已制定了‘牵制敌人,适时破案,一网打尽’的方案,要求公安部侦察处在敌人立足未稳时,连同潜伏发报人一起,一块逮捕!”

       毛泽东满意地将手一挥:“好啊!歼之有理,来者不善嘛!”

       专列继续前行……

       李克农将毛泽东护送至满洲里,将苏联境内的安全保卫工作移交给苏联克格勃后,才放下心来,接着便火速返回北平。很快,在他的亲自指挥下,所有实施这次暗杀行动的武装土匪、潜伏特务以及从台湾前来配合接应的人员,便一一落网!

       蒋介石、毛人凤的幻想又一次彻底破灭了!

       当时,李克农特意来到刚由“中尉台长”破格提升为“上校台长”的计兆祥面前。见到李克农,计兆祥不住地两腿筛糠,面如土色。直觉告诉他,这个人的官衔一定不小。要是在国军,他一发话,自己的脑袋立马搬家!想到这,计兆祥一下子摊倒在地。

       然而,李克农此时却微微一笑。他既没厉声喝问,也没严肃训斥,反而和颜悦色地说:“你就是计兆祥?不要怕,今天我是来看看你的发报技术的。快,给我呼叫毛人凤,我说话,你发报,你看如何?”

       计兆祥受宠若惊:“愿意效劳,愿意效劳!”

       说罢,便很娴熟地架起了发报机……

       此时,台北的毛人凤正和他的美国顾问焦急地等待着来自“万能台”的“胜利”喜讯!事真凑巧,计兆祥被捕之时,正是他们约定发报的时间。现在,突然收到了来自北平的信号,尽管比约定时间晚了15分钟,但毛人凤还是喜不自胜,刚才那种深感不祥的情绪,一扫而光。

       可随着电文的不断译出,毛人凤的脸逐渐变成了猪肝色。他草草地浏览着电文:

       “毛人凤,由你精心策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潜伏的‘万能台’,发报就那么几次,就被我们侦破了。……现在给你发报的发报员,就是你新提拔的上校‘万能台’台长计兆祥。……今后,凡贵局派遣的特务,我们将悉数收留,只是恕不面谢!”

       毛人凤哪里受得了这等刺激,他仅扫了几眼电文,便不再细看,三把两把,将其撕了个粉碎。

       与其相比,在北平刚刚指挥完一场胜仗的李克农,自然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心境。特别是当1950年3月14日晚,毛泽东等带着“既好吃又好看”的成果满载而归时,李克农亲眼看到自己的领袖安全、顺利地回到了祖国,不由得感慨万端,长长地舒了口气!

        (四)朝鲜停战谈判,李克农实际是我方代表团的总指挥。毛泽东对李克农说:“是我点了你的将。”

       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道,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便歼灭“联合国军”23万人,将他们从鸭绿江边赶到了三八线以南,并将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最终迫使美国侵略者不得不坐到谈判桌上。

       此前,作为中国的情报之王,李克农曾给朝鲜和中共中央提供过许多重要情报,多次受到毛泽东的夸奖。因此,在考虑赴朝谈判领导班子的人选时,毛泽东首先想起李克农。

       当时,李克农已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兼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同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每项指示,并参加、经历过西安事变后的谈判及重庆谈判,具有丰富的谈判斗争经验,因此毛泽东要他去朝鲜参加谈判,是十分合适的。与此同时,毛泽东还选配了一位对国际关系颇有研究,且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时任外交部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际新闻局局长的乔冠华,作为李克农的助手。

       李克农、乔冠华受命后,毛泽东专门接见了他们。他首先对李克农说:“是我点了你的将!”然后,便和他们就停战谈判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长时间交谈……

       当时,李克农正犯哮喘病,时好时犯,平时靠药物控制病情,严重时要靠打吗啡才能入眠。可毛泽东并不知道这些情况。

       从毛泽东处回来,李克农思之再三。他怕耽误大事,也怕不能承担此重任,便将自己的病情向毛泽东作了如实汇报。

       毛泽东反复权衡,最后仍然决定要他去。

       李克农忠心耿耿,准备抱病出征……

       7月4日,毛泽东致电金日成,电文开宗明义指出:我方是此次谈判的主人,对外则以朝鲜人民军为主,谈判第一线由李克农主持。同时,他还指派柴成文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联络官。

       7月5日,李克农的谈判班子从北京站启程赴朝。7月6日上午,金日成接见了李克农、乔冠华、柴成文等一行。随后他们和朝鲜同志组成了“中朝代表团”,并于当天傍晚动身出发,7日凌晨便抵达汉城。接着他们又经过了一天的紧张筹备,完成了预期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二天上午,谈判双方便召开了首次联络会议。7月10日上午10时,正式谈判便在开城来凤庄(后改在开城东南八公里处的板门店)拉开了序幕。

       按照中朝两国协议,朝鲜停战谈判由李克农幕后主持,掌握全盘,乔冠华协助。因为对外以朝方为主,他们两人不露面,因此出于安全保密考虑,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给代表团和李、乔分别规定了代号,称代表团为“工作队”,称李克农为“李队长”,称乔冠华为“乔指导员”。

       李克农作为中国党和政府的特派代表,实际是谈判中我方代表团的总指挥和最高负责人。他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在与朝鲜党和政府联系协商后,全权处理谈判中的各种问题。而公开出面谈判的则是朝鲜人民军的南日、李相朝和志愿军的邓华、边章伍等。

       代表团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

       一线由南日、边章伍等负责直接出面谈判;二线由乔冠华、柴成文等负责往返联系,并传达和贯彻上面的指示,同时对谈判工作提出具体方案和为谈判代表拟写发言提纲;三线则由李克农负责,直接与中共中央联系并与朝鲜最高层协商,同时掌握谈判工作的方针大计和全部过程。当一线代表谈判回来后,马上向二线汇报今天的谈判情况,研究当天发生的问题,并由乔冠华等写成报告;接着,经李克农审核、修改并提出下一步的方案建议后,立即发报北京。我国国内则由周恩来总理直接掌握并受理,接着向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常委报告。经中央研究和作出决定后,便当夜回电答复李克农。一般,回复于次日天亮时才能收到。之后,经李克农收阅,立即向各有关方面传达、布置。同时将电报转发朝鲜方面,并通报志愿军总部。另一方面,李克农再根据中央的指示,作出下一步谈判的具体方案和决策;再由乔冠华等写出下次谈判时我方代表的发言提纲,交给一线代表在谈判席上一一提出……

       每天工作就是这样,一环紧套一环,既紧迫又井然有序,并且是日以继夜地连轴转。李克农仅有的休息时间,就是向北京发报后与中央回电之间的一个空隙。这对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来说,负担实在太重了!
为了能坚持下来,李克农不得不边工作边大把大把的吃药……

       但他靠着一股共产党人的毅力,硬是挺了下来,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在谈判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和李克农、彭德怀、金日成等,相互之间,电报往来极其频繁。党中央、毛泽东始终关注、控制着谈判局势,牢牢掌握着谈判主动权。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全力指挥、导演下,李克农和彭德怀,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一个打的坚决,毫不手软;一个谈的耐心,针锋相对丝毫不让!谈和打相互配合,文与武反复较量,双方斗力斗谋,斗智斗勇,几经周折,其间还曾多次出现敌人突袭我军或谈判人员驻地等流血事件,最后,经过两年多的唇枪舌战及“大炮、炸弹和机关枪的辩论”,双方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达成并签订了朝鲜停战协议!

       协议签字生效这一天,李克农一直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连续几个晚上,他躺在床上浮想联翩,辗转难眠,多次流下激动的泪水……

       1962年2月12日夜,当张爱萍惊悉李克农因患脑溢血不幸去世的消息,悲思涌动。他辗转床第,终于披衣而起,然后铺纸挥毫,作诗志哀:

       “铁虎”原来是纸虎,板门店里伏山姆;

       毕生探囊忘己生,无名英雄足千古!

       诗中所叙,正是李克农在朝鲜战场上立下的汗马功劳!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