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毛泽东专题2 > 长征途中的毛泽东 > 详细内容
08章 湘南争论
发布时间:2024/10/25  阅读次数:3  字体大小: 【】 【】【

08章 湘南争论


中央红军突破第一、二道封锁线后,进入了湘南。这时蒋介石判断红军必定沿五岭山脉,从桂北兴安、全州间西进,“不致北犯”。11月6日、13日他连续下令在湘水、潇水以东聚歼红军,12日又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并调集中央军薛岳、周浑元部、湘军、桂军共20多个师,部分粤军以及一些民团,①组织第三、四道封锁线,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敌情,应该选择什么战略方向,中共中央领导人发生了一场争论。11月6日,在广东仁化的城口,毛泽东提议:“红军不要向文明旋前进,不要在坪石过粤铁路,不要取宜章、临武、而应该向北越诸广山,沿耒水北上,在水口山一带休整,仍到永丰、蓝田、宝庆等地摆开战场,消灭‘围剿,之敌”。②这样,出敌不意,打破第五次“围剿”仍有可能。然而,博古、李德没有采纳这一建议,命令红军仍沿湘粤边界的崇山峻岭,向蒋介石预设的封锁线前进。

①伍修权:《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遵义会议文献》第111页。

②将天健《通道转兵前红军作的方向选择上的斗争》。

红军继续西进,到达韶关北面的乐昌地区时,部队进入了山区小道,拥挤窄不堪,湘、粤敌军从北南两侧压迫、中央军尾追而来,情况紧急。这时,红一军团首长命令红一师师长李聚奎带一个团在前头开路,俺护全军通过粤汉路。李聚奎即命令一、二团在粤汉路以东继续抗击粤敌的进攻,他亲自带红三团撤出阵地,急行军来到了全军的前面。当李聚奎率红三团到达乐昌地区时,看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人正在路旁交谈。周恩来见李聚奎到来,说:“你们来得好快呀!”接着他详细交代任务和具体方法,并摊开一张五万分之一的地图,指着地图上画好的箭头,告诉李聚奎应从哪里前进,在前进中哪里要放一个排,哪里要放一个连,以担负两侧的警戒,他郑重嘱咐说:“一定要保证全军安全通过!

①《彭德怀自述》第193页。

李聚奎认真倾听周恩来的指示,并计算路上需要撒下多少部队,琢磨最后如何收拢这些部队,他担心沿途撒下部队太多,战线太长,收拢困难。

毛泽东就对李聚奎说:“你们在前面开路,任务艰巨,动作要迅速,不然后面的队伍就会堵塞住了。大方向就是向嘉禾、蓝天前进。你们在前进过程中能相机占领这两个县城或一个也好。具体道路由你们在前头决定。我们就跟着你们来。”又说:“大路能走就走大路,不能走就走小路,如果小路也不能走就爬山。总之,你们在前面开路,由你们决定,不要等着指示,以免耽误时间。”①

这是李聚奎在长征中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也是从毛泽东离开红军领导岗位后第一次见到他。李聚奎这次又听到毛泽东过去在交代战斗任务时常说的大方向是什么,具体的由你们自己决定这一类以往很熟悉的指示,“心里顿时就充满了胜利的希望和信心”。

①蒋天健:《通道转兵前红军作战方向选择上的斗争》。

周恩来和朱德紧接着说:“对!对!照毛主席说的办!

中央红军突破敌人设在宜章甫北的第三道封锁线,越过粤汉路后,蒋介石认为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后,已经“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难就擒”。他调集重兵,在桂北湘江边构筑了一道最严密的封锁线,即第四道封锁线,敌情非常严重。

当红军在郴州、宜章问时,彭德怀向中革军委提出了一个积极建议:“以三军团迅速向湘潭、宁乡、益阳挺进,威胁长沙,在灵活机动中抓住战机消灭敌军小股,迫使将军改变部署,阻击、牵制敌人;同时我中央率领其他兵团,进占淑浦、辰溪、沉陵一带,迅速发动群众创造战场,创造根据地,粉碎敌军进攻。否则,将被迫经过湘桂边之西延山脉,同桂军作战,其后果是不利的。”①博古、李德对这个建议置若罔闻。

②蒋天健:《通道转兵前红军作战方向选择上的斗争》。

红军到达宁远地区后,毛泽东再次就进军方向提出建议:“红军主力不要过潇水,不要改道(州)、江(华)。应沿潇水东岸经保和圩、雷家坪等地,攻占零陵的粟山铺,再向东北攻祁阳,过湘江,在两市镇或宝庆一带与敌决战。然后再返回中央革命根据地去。”①这项建议又被束之高阁。

①蒋天健:《通道转兵前红军作战方向选择上的斗争》。

毛泽东有着不达目的决不休止的钢铁意志,百折不挠的坚强性格。他不顾自己的建议多次被拒绝,仍以红军前途为重,不断提出建议。中央红军占领道县后,他又向中央提出:“红军应沿潇水西岸北上,攻板桥铺、渔涛湾、华江铺、双牌、富家桥,再向西攻零陵,过湘江向北取冷水滩,越过湘桂铁路,进军宝庆,诱敌决战,夺取反‘围剿,的胜利。”②这次建议的命运与以前的没有两样。

红军只好继续按蒋介石预料的路线前进。11月下旬,红军越过都庞岭进入广西边境时,严重的敌情就在面前。这时毛泽东坚决反对“”倾领导者在全州南面强渡湘江的错误主张,又一次提出改变进军方针建议,郑重提出:“红军从文市北上攻占全县后,不要渡灌水,也不要在界首渡湘江爬越城岭,而应该在黄沙河过湘江,经庙头,攻白牙市(今东安),沿夫夷水东岸北上直取宝庆。接着可以向东北攻两市镇、永丰,也可以继续北上攻醮溪(今新邵),再穿过湘中丘陵,攻打蓝田,并在此摆开战场进行决战。待粉碎‘围剿’之敌后,或在湖南中部建立革命根据地,或返回中央苏区去。”①

①刘伯承:《回顾长征》。

李德在《中国纪事》中也讲了这场争论:“我建议,从南面绕过全县,强渡湘江,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立即向湘桂黔三角地带前进,毛泽东粗暴地反对这个建议。”李德的话从反面映证了毛泽东当年据理力争时之急切和坚决。

无论毛泽东等怎样坚持提出正确的建议,红军还是被博古、李德等引入到敌人四十万重兵的包围圈。

蒋介石在红军突破其第一、二、三道防线的过程中,调集粤湘桂三省及其嫡系部队共10个军、40万兵力,以二十八军刘建绪率章亮基、李觉,陶广、陈光中四个师,立即赶赴广西泉州依湘江东岸布防,与南面的灌阳夏威所率的十五军密切联系,进行堵截,以吴奇伟第四、五两军主力和薛岳直辖的韩汉莫、欧震、梁华盛、唐云山、郭思演五个师沿湘桂公路进行侧击,保持机动、防止红军北上与贺龙和萧克的二、六军团会合,以三十六军周浑元率领所辖三个师围追红军,取道宁远进占道县,防止红军南下进入桂北,以二十七军李云杰率王东原师及其所兼的二十三师,取道桂阳、嘉禾、宁远,沿红军右翼突围道路尾追,以十六军李温珩率领所兼的五十三师,取道临武、

蓝田,沿红军左翼突围道路尾迫,蒋介石的算盘是逼使红军强渡湘江,形成重兵前堵后追、左右侧击,于潮江东岸进行决战,以造成红军最大伤亡。蒋介石在下达这一战役的命令时,怕他手下的将领不认真执行,特别引用古代兵家尉缭子的四句话:“众己聚不虚散,兵已出不徒归;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救溺人。

在李德的错误指挥下,红军陷入了敌人重围之中。从11月25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边进行了突围以来最严重的一场恶战。红军广大指战员经过奋勇作战,终于突过了湘江,但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八万六千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湘江战役的严重损失标志着“”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的进一步破产,也证明了毛泽东、彭德怀主张的正确性。

红军渡过湘江后,即进入了越城岭山区。越城岭,当地叫老山界,是南岭山脉的一部分。东西长300多公里,南北宽100多公里,其最高峰苗儿山海拔2142米,山峦重叠,树高林密,是中央红军长征中遇到的第一座高山。在这里的行军途中,从党中央的领导人到红车厂大指战员都在认真地进行血战后的思考。李德唉声叹气,无可奈何。博古感到责任重大,一筹莫展,在行军中他拿着一支手枪朝自己瞎比划。

实践出真知。人们从胜利的实践中认识了毛泽东,从失败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了毛泽东。刘伯承说得非常对,他说: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后,“广大干部眼看反第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第四次‘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增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占”。①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