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革命先驱 > 李大钊 > 详细内容
后世纪念
发布时间:2024/9/15  阅读次数:12  字体大小: 【】 【】【


后世纪念

烈士陵园

1927428日,李大钊在位于西交民巷的京师看守所英勇就义。之后,他的灵柩停放在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整整6年,直到19334月,在数百学生、工人、学者的送别之下,李大钊的遗体被送至香山万安公墓。

李星华在《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中这样记述:“当我们走到父亲的墓地时,只见墓边的小路上,躺着一块新的石碑,碑面朝天,碑头上镌刻着的鲜红的镰刀锤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碑文的下款,署名革命群众团体。”

这块碑为艾叶青石质,高183厘米,宽46厘米,厚16厘米。碑首刻有一颗红五角星,五角星中央刻有黑色的镰刀锤头。碑的正面竖刻“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同志之墓”,背面刻有碑文。背面碑文如下:李大钊同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最忠实最坚决的信徒,曾于一九二一年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的运动,并且实际领导北方工农劳苦群众,为他们本身利益和整个阶级利益而斗争!

这块石碑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不能立在烈士的墓前,不得不和烈士灵柩一起葬入地下,直到50年以后的1983年,在建立墓园时,终于得以面世,成为墓园最重要的革命文物。在这块墓碑两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李先念、林伯渠、何香凝等缅怀烈士的题词。

如今的李大钊烈士陵园建于1983年,当时利用万安公墓的老建筑,年代久远,破损严重,因而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改建工程。现在,李大钊烈士陵园是一座仿古庭院式的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陵园正西房是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室,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资料展示李大钊烈士读书、工作、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的经历,重点展示李大钊在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和《新青年》杂志编辑期间,发表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5][6]

李大钊被捕处

李大钊从“里间屋里”到“院里”,之后“走出这座充满恐怖的院子,找到一间僻静的小屋”,藏身进去。这座弥漫着“恐怖”气息的院子是苏联大使馆的兵营,也是李大钊一家人的落脚之处。恐怖气息的来源,正是充斥着东交民巷的奉系军阀的士兵和反动警察。这一天,是1927年的46日。

根据资料显示,为了抓捕李大钊,当时的京师警察厅进行了周密的安排,派出了侦缉处的200名“警探”,所有的“队长”“分队长”和“班长”全体配手枪出动。此外还从其他部门抽调了警探、宪兵、保安警员等将近500人。反动警察们分成若干小组,有人负责围捕,有人负责闯门。在这样的“天罗地网”之下,李大钊的躲避和抵抗似乎都成了徒劳,在地毯式搜索之下,李大钊很快被发现了。被捕之后,李大钊被押出了胡同,此时的东交民巷里,塞满了前来押解的警察和车辆[6]

故居

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李大钊于1920年春至19241月居住在今天的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当时该地被称为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这处院落为一小三合院,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其中北房东屋为李大钊夫妇的卧室,东耳房为长女李星华的卧室,东厢房北间为长子李葆华的卧室,南间是客房,西厢房为李大钊的书房。

1924年春李大钊参加完国民党“一大”后,由广州返回北京,由于此前被反动政府迫害,不得不从石驸马后宅搬迁,与已经迁至铜幌子胡同甲3号的家人汇合。

此后,李大钊又搬迁到邱祖胡同、府右街后坑朝阳里3号,所以李大钊在北京的故居现在一般认为有5处,其中以石驸马后宅35号(现文华胡同24号)最为著名[6]

纪念馆

李大钊纪念馆坐落在河北省乐亭县城,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 1997816日落成开馆

唯一影像

2021年,从俄罗斯保存的档案资料里查到的一段影片资料,是目前仅存的李大钊生前唯一影像: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中,李大钊正激情澎湃地演讲,台下传来阵阵欢呼声和掌声。虽然很短,但我们却从中看到了当时李大钊的风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人物评价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栏最新发布
本栏热门信息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