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纪实 > 红都内外的秘密 > 详细内容
第九章 组建人民武装
发布时间:2024/9/7  阅读次数:4  字体大小: 【】 【】【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一二○师到达平山县,在西柏坡地区组建了革命力量平山团,该团与日军首战,结果如何呢?
  1937年10月3日,洪子店。
  虽然西柏坡一带的冬季,比平原地区来得早,但是这一天却是晴空如洗,风和日丽。西柏坡一带七村八庄的乡亲们手持红旗,敲锣打鼓,汇集洪子店,热烈庆祝“平山县抗日人民临时政府”成立。
  大会会场设在赶集的河滩上,主席台设在戏台上,台子前搭了一个彩门,横幅写着:热烈庆祝平山县抗日人民临时政府成立;两边是一副口号,选用聂荣臻的一句话,上联:为保卫祖国而奋斗到底;下联:誓与华北人民共存亡。齐学少作为开明绅士也应邀坐在主席台上。大会由崔民生主持,李明宣读临时政府组成名单,王昭任中心县县长、崔民生任副县长,齐学少等十几人任参议员。
  会上,王昭重点宣读了“减租减息”、“抗战勤务”、“合理负担”,以减轻农民负担,充分调动农民的抗战积极性,又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适当保护地主、富农的抗战热情等一系列政令措施。李明就组建“平山团”作了动员。
  组建“平山团”的构想首先出自时任一二○师三五九旅王震旅长,是他派出刘道生、陈宗尧来到平山县进行扩军工作的。
  平山县东接大平原,西依太行山,距石家庄仅4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一代名将韩信以7000兵打败20万敌的“背水一战”之古战场,就在附近。
  平山县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考古证明,春秋战国时期平山县是中山国的腹地,是“七雄”之外的又一个强国。中山国原称鲜虞,由北方的白狄民族组成。公元前296年中山国被赵燕齐国蚕食灭亡。
  抗日战争爆发后,平山县有4个县政府,即在平山县城有公开的日伪政府,在东回舍村有秘密的国民党县政府,还有绿林武装的护国政府。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平山县人民政权,公开设在洪子店。
  刘道生、陈宗尧选在洪子店扩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西柏坡在洪子店东部4公里许,地处山西五台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沿滹沱河畔而建,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核桃、柿子等果品累累,是天然粮仓。从西柏坡东进可攻取华北平原,西退可固守太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大会以后,西柏坡一带的村庄,相继公推公选了村长、村委员,建立起了基层政权;还建立了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民兵队、儿童团等组织。短短一个月零3天的时间,就有2300多人报名参加“平山团”。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平山团”是一个大的概念,她包括七一八团、平山县县大队、平山营、八团(以后改为特五团)等武装。11月7日,1300余新兵告别家乡的父老乡亲,从洪子店出发,开赴山西孟县第三五九旅驻地。在那里,正式编为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由于该团绝大多数为平山子弟,在八路军内亲切地称它为“平山团;其他留在平山县的县大队、平山营和八团等武装,乡亲们也亲切地通称其为“平山团”。
  七一八团南征北战,战功卓著,多次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
  1938年1月,七一八团在山西崞县整训刚刚结束,一股日军由原平乘车奔袭崞县。七一八团第一营和第三营在田家营设伏,前后夹击,全歼敌人。缴获重机枪4挺,轻机枪3挺,三八大盖120支,短枪12支和大批战利品。这是自七一八团组建以来的第一仗,首战告捷,打出了威风。

  1938年5月11日,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团在五台山神堂铺遭到日军1000余人的围攻。七一八团奉命全部出动增援解围,迫使敌人取路“上下细腰涧”北撤。七一八团、七一七团在土楼子南北夹击敌人,经5天激战,歼敌1000余人,缴获步兵炮2门,迫击炮3门,重机枪6挺,步枪451支,战马百匹,这就是著名的“上下细腰涧”歼灭战。这一战全歼被围之敌,创造了第三五九旅对日作战的辉煌战绩。

  1939年10月,七一八团奉命西渡黄河卫戍延安,团部就设在今天的米脂县。1941年,由于日军的疯狂蚕食、残酷扫荡及国民党的军事、经济封锁,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陕甘宁边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七一八团积极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赴南泥湾垦荒。
       1944年,七一八团又随第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南征北返,屡建奇功。毛泽东将第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喻为“王者之师”,而任弼时则形容第三五九旅主力南征“是到南方画一张红色的地图。”南征的第三五九旅,自1944年11月9日从延安出发到1946年8月29日胜利回返,历时659天,行程2.7万余里,先后冲过敌人100多道封锁线,大小战斗300余次,打破了敌人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
  1948年,七一八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军第五师第十四团,在兵团司令王震的指挥下,参加了瓦子街、西府、长宁、荔北、扶眉等战斗,最后进军新疆。现在是乌鲁木齐军区步兵第四师第十一团,驻防新疆阿克苏,建国以来一直守卫着祖国的西部边疆。
  1939年5月20日,聂荣臻发布命令嘉勉平山团。嘉勉令写到:“平山团历来作战勇敢,素有盛名……是平山人民的优秀武装,是边区人民的优秀武装,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栗政通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这是我寸心的表白,当我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让这张被战争锻炼成的肖像,随着你去漂泊吧!”这是栗政通寄给家人最后一张相片时的附言。
  栗政通,河北平山人,生于1923年,1937年入伍,编入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参加了抗日战争,亲历了百团大战、保卫延安、南泥湾大生产、南征北返。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1949年在西北战场上进行的带有战略性质的扶眉战役中,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六师十八团独一营营长,在攻占马家山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据栗政通烈士的亲属回忆,1949年3月,栗政通随部队从家乡一带路过,当时,家里给栗政通找了一个媳妇,栗政通顺便回家完婚。栗政通那时是营长,回家时骑了一匹枣红大马,带了一位年纪尚小的勤务兵,实际上也是警卫员。栗政通已经12年没有回家了,与家人的团聚,新婚的甜蜜,胜利的曙光,他还、 正他真有点不想再回部队了。一天晚饭时,栗政通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家里人,受到了全家人的“批判”。父亲说:“革命还没成功,你怎么能当‘半截子革命’呢?”大妹妹说:“你不能当逃兵!”小妹妹说:“我看你是怕死哩!”栗政通听了十分生气地说:“我怕死,你到战场试一试,一颗炮弹就会把你吓死!我为了发起一次冲锋,死过三个司号员。一个站起来刚吹响号角,敌人一枪把他打倒,第二个、第三个都是这样牺牲的。最后是我从爬伏中冲出来,立在最高处吹响了冲锋号,高喊着‘不怕死的战友们,跟我冲啊!’敌人的子弹从我头上嗖嗖穿过,我怕死,你敢吗?”那一夜,栗政通辗转难眠,他的心里可能进行了一场不知是什么味道的痛苦斗争。

  第二天一大早,他执意要回部队,父亲、母亲、新婚妻子、弟弟、妹妹们,还有全山村的男女老少乡亲们,都到他家门口为他送行。他抱着那匹高大的枣红大马,深深地亲吻了一口马的脸颊,便踩蹬跨马,飞也似的奔驰而去。全家人呼喊着:“政通,你要回来啊!母亲哭着说:“好孩子,一定会回来的。”新媳妇则转过身,用双手捂着脸呜呜地哭,汪汪眼泪从手指缝里流淌出来。而这一切,栗政通似乎一点都没听见、没看见,只管骑着他那匹骏马,连头也没有回,急速地转过了山嘴,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栗政通就这样连蜜月都没有度完就走了,走了就再没有回来。栗政通是平山的骄傲,西柏坡的骄傲。  
  七一八团离开西柏坡后,平山县大队、平山营和八团组成晋察冀游击司令部,王昭任司令,李明任政委。
  平山游击司令部组建后,遇到的两个最大困难是缺乏武器装备和后勤供应。指战员穿的是从家里带来的衣服,吃的是老百姓从嘴里省出来的口粮,拿的是大刀、长矛、土枪。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先让地主户合理负担。第一个对象是齐学少,并决定由李明和王昭去做齐学少的动员工作,他会答应吗?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