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纪实 > 抗美援朝第一狙击手 > 详细内容
第十三章
发布时间:2024/9/7  阅读次数:8  字体大小: 【】 【】【

       战火人生:狙击手传奇

       儿童团站岗1953年夏天,朝鲜战场双方开始和谈阶段,和平露出希望曙光。这时,朝鲜人民军文宣军官崔英爱旧情复燃,她想起了张桃方。她再次特约采访了张桃方,详细地问起了英雄的身世、经历和情感往事。张桃方回忆起过去的历史,就像一幅幅悲壮的画卷,展现在他的面前,令人震撼,把他又带回了二十年前,国内战争的如火如荼岁月——“一塘蒲过一塘菱,荇叶菱丝满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这是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的一首诗,名为《咏兴化》。郑板桥是土生土长的兴化人,诗句中一派江南的富裕景象。古城兴化是江苏名城,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古来就有“江淮福地”、“贤达水乡”的美誉。也许是应了钟灵毓秀的道理,兴化古城曾经孕育出无数的著名的文人墨客,素有“明代出官宦,清代出学者”之说。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以著《水浒传》名垂后世,清代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而成为“扬州八怪”的代表,晚清文艺理论家刘熙载被誉为“东方黑格尔”……一个个足以永垂史册的名字,让中国文学史也因之熠熠生辉。然而,也许谁都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一直作为文人雅士摇篮的小城,在二十世纪兵荒马乱的年代,却出了这么一个同样大名鼎鼎的人物,此人大字不识一筐,但是却神勇非凡,他就是中国军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英雄——张桃方。小猎手战火人生:狙击手传奇1931年7月4日,江苏兴化县陈堡乡。从一个破旧的窝棚里,传出了一声响亮的婴儿的啼哭,张桃方出生了。7月4日,恰恰正是大洋彼岸美立坚合众国欢庆国立日的时候。生逢7月4日的张桃方,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阶段就是在朝鲜战场上与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军士兵对抗,成为美军士兵闻风丧胆的战场克星。张桃方的生辰的确给他的故事增添了几许宿命感。虽然在今天的人们眼中,这也许都是无稽之谈,但是张桃方的母亲张抱娣,的确是一个非常笃信神明的人。在今天张桃方的家乡,人们还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据说就在张桃方满月那天,忽然门口来了一个算命先生,花一个铜钱就可以算命,张母抱着张桃方悄悄出来看热闹,算命先生看了张桃方面相后,非要给他算一卦。张母报上张桃方的生日时辰后,还特别告诉算命先生,张桃方出生时,脐带很长缠绕在脖子上。先生说:“你这个孩子是一个最小的儿子吧,将来他会十分风光,他将会衣锦还乡。但会有大灾祸,生命危险。他很可能是前半生辉煌,后半生遭殃。二十岁,是个卡,闯过去,他就发。闯不过,回老家,玩完了。因为这孩子不是凡胎,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金童侍者。因为一时大意,把一只玉制夜光杯失手打碎了,王母大怒,便将他贬下人间,到又脏又乱的稻米场投胎,以示惩罚。王母娘娘怕他日久留恋人间,不肯返回天宫,就给他脖子上套了一条绳索。只要王母娘娘一拉绳索,他便乖乖地返回天宫。”牧童放牛张抱娣听了,又惊又喜,吓了一身冷汗:“王母要拉回金童,我的儿子不就走了吗?”她忙问算命先生:“先生,有法子破这灾难不?”算命先生低头一忖,说道:“今后多给王母烧香、叩头,求她老人家宽容孩子,长大成人,对父母尽了孝道再走。也许王母娘娘会大发慈悲的。若王母娘娘不收回他的话,这个孩子比一般人又命大,别人一般伤害不了他,遇险他总会化险为夷。但是,你们必须给他做一个护身符带在身上,上边刻上20的数字,护身符会保佑他平安地度过二十岁的,但切记他必须时刻把护身符带在身上,不得转借或送给他人。二十岁时,孩子长大成人了,身上带上银圆钱,有穷苦人遇到困难,就给予帮助,若是常常献出爱心的话,他会一生平安的。因为这个孩子是个贵人,我给你细细讲讲,就不多收钱了……”听完算命先生的话,张母先是一惊,继而又感到愕然。晚饭时她一脸不快,家人追问再三后她才道出了算命所言。父母按算命先生说的给他悄悄做了一个护身符,让他带着。张桃方的母亲张抱娣笃信王母这一点倒是事实,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逢年过节,母亲都要将他领到王母娘娘庙里,面对高坐神坛之上的王母塑像,听着石下长流不断的清泉,磕头烧香,祈祷许愿。少年的张桃方当时并不知道为什么要给面前的这个面容慈祥的塑像磕头,他只是按照母亲的要求一拜再拜,年复一年,张桃方童年最早的记忆,最深刻的印象便是王母庙里缭绕的烟火。张桃方的父亲张朝珠是个纯朴、敦厚的农民,靠租种地主周宪的几亩田地养活一家大小。张桃方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张桃方排行老三,是家中的老么,小名“秋小”。烽火少年张桃方的童年时代,正是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每个人,他们都不能预料,未来的一天,谁将会主宰这个国家的沉浮命运。在中国大大小小角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着不同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张桃方一家人,均是老实懦弱的农民,没有任何参与政治运动的想法和冲动。不过张桃方还是幸运的,在战乱频繁的中国大地上,兴化陈堡乡还算是相对略显平静。就在堆积着几垛柴禾、摊晒着杂乱物事的稻米场里,张桃方一点点长大。兴化是个水乡,大大小小的河湖星罗棋布。在陈堡乡北端就有一条不知名的河流,村子南面则是一条红褐色的泥土大道,一直通向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在稻米场出生、平原长大的张桃方,每当看到这黄绿相间的颜色,心里便为之清爽,身心无比舒畅。最使他惬意的,就是他与村中的小伙伴张贵、安国栋、金国栋一起到河里摸鱼、玩泥巴。他们或在土堆上挖沟、垒堰,或用水和泥,捏泥人、泥碗、泥猪、泥狗……玩得满手满脸是泥,衣裤上也沾满了泥。尽管生活很穷,但是却很快乐。张桃方的一生,应该说是斑斓多彩的,他走过很多地方,行过军,打过仗,上过天,开过飞机,玩过导弹。但是,农村的童年生活却影响着他一生的气质,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张桃方的心目中,农村是神圣的,农村是美丽的。村子里有一家教育馆,其实那是一所专门招收有钱人孩子的私塾,对于张桃方这样穷人家的孩子,是无缘步入其中的。然而,孩子的心灵永远是充满好奇的,他们对围墙内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因为没钱交学费,张桃方和小伙伴们只能被拒之门外,他们只能在窗外时不时偷听先生讲课,了解到一些书中的只言片语。张桃方天资聪明,几个月间,仅仅凭听声音也会似模似样地背诵《百家姓》、《三字经》中一些幼教启蒙书的段子,虽然不是完全正确,但是也能够背个大概。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卫、先生喂狼……还有“人之初、性本善、穿着袍、露着蛋……”偷听终于是偷听,张桃方始终无缘踏进课堂半步,直到长大参军之前,他所认识的字也只有三个字,那就是——张桃方。因为家里生活艰难,张桃方从小就必须学会赚钱贴补家用。陈堡乡村头有个大河塘,张桃方经常和村中的伙伴们一起下河捕鱼,然后把抓来的鱼拿到兴化县城去卖。捕鱼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一个网子布一个口袋阵,然后把鱼群往网子里赶。这种方法在最开始的时候,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可是后来河里的鱼儿也越来越聪明了,它们不再顺从于任何人的驱赶,总是我行我素的游来游去。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的世界永远是丰富多彩的,任何东西都会在他们那里变化成游戏,然后从游戏中享受无穷无尽的乐趣。的确,捕鱼的经历给童年的张桃方增添了很多快乐的色彩。出于好奇,张桃方不断变化各种各样的捕鱼新方法,从中体验到无穷无尽的趣味。渐渐地,张桃方不再满足于那种驱鱼入网的常规做法,他特意从伙伴家里借来了一根真正的鱼叉。七根刺齿,中间的一根稍长,上面还有倒须钩。这种鱼叉插在鱼身上,往往越是挣扎,被倒钩钩得越紧。夏天天气炎热,河里的鱼群纷纷浮上水面透气,从远处望去,在一片波光粼粼中不断升腾起的气泡,就是鱼群所在。张桃方和伙伴们一起比赛用鱼叉开始叉鱼。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水光的折射,人眼看到的鱼的位置并不是鱼本来所处的位置,而且鱼始终是在游动的,如果用鱼叉准确无误地叉中它,必须要算好提前量。而且,必须手上有足够的力气,鱼叉掷出去之后,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以免鱼叉入水,还没有触到鱼,鱼群已经受惊逃散了。放牛娃孩子们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当张桃方提出这个新玩法之后,大家随即兴致盎然。但是几轮比赛下来,命中率极少,这种游戏也就变得枯燥起来。没有人再愿意继续玩这种乏味的游戏,张桃方却不然,几次不中之后,他并没有继续胡乱投掷,他凭着感觉,一点点校正投掷的瞄准点和时机。经过多次尝试之后,终于有一次命中。张桃方能够命中也不完全是偶然,他的眼力极好,能够很清晰地看清一丈以外水面下鱼的游动方向,张桃方开始仔细分析刚才一次命中的原因。他终于得出结论,投掷的时候,不能直接瞄准鱼身,而是要稍稍向下一点。他试着按照这种理解去投,果然命中率大为增加,十次之中竟然能中七八次,伙伴们都大为吃惊。纷纷问原因,张桃方总是卖关子,决不外传。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张桃方开始和父母兄长一起下地干庄稼活。春天,他冒着风雨往地里背粪;夏天,他顶着烈日跟哥哥下地间苗、除草;秋收的时候,他跟着母亲拾麦穗、打谷草;入冬后,他常常跟着父亲去捡木头,劈柴禾。童年的艰苦历练,练就了张桃方吃苦耐劳的秉性,同时也造就了他的一副好身板。他机灵、顽皮、胆大心细,而且身手敏捷,在陈堡乡众多穷孩子当中颇有威望,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孩子王。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一年后的冬天,日军占领了兴化县城(距陈堡乡几十公里)。陈堡乡的富绅周宪,也就是张桃方的父亲为之做佃农的地主,摇身一变投靠了日本人,在乡里组织了维持会。所谓维持会,名义上是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实际上是为日本人服务。通过维持会,日伪军三天两头到村里抓丁派夫,要钱要粮。老百姓更加苦不堪言,张桃方的父亲每年要交纳的粮食更是平白无故的翻了两番,张家的日子更成为风中之烛,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10岁那一年,张桃方和父亲一样,被迫到地主周宪家做工。张桃方主要的活计是给地主放牛,对此张桃方倒是很喜欢,因为这个活计相对自在。每天早晨把牛赶出去,往草地上一放,自己就可以放任自流了。但是每天早出晚归,地主给的口粮却很少,张桃方正在长身体的时候,饭量日渐增大,经常吃不饱肚子。张桃方心里暗恨,但是又毫无办法,他只能把满腹的怨恨撒在牛身上。在给地主放牛的时候,张桃方不再去寻找草丛茂盛的地方,而是找个光秃秃的地方把牛往石头上一拴,自己就去拿弹弓打鸟去了。张桃方心里想:我吃不饱,也不让牛吃饱。在给地主耕地的时候,张桃方也有自己一套对应措施,他有意把犁弄得很浅很浅的,这样干活既快又省劲,可就是田耕不好,看上去一大片地都犁完了,但是却仅仅是表层浅浅的浮土,不过从外表倒是也看不出什么破绽。有了张桃方这样的佃农,当然是地里收成不会好到哪里去。张桃方心里高兴,但是地主却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1943年秋天,新四军在陈堡乡建立起了抗日民主政权,带头的人名叫王全。在王全的推动下,维持会被解散,陈堡乡成立了民兵团和抗日儿童团。王全任民兵团团长,12岁的张桃方被大伙儿推选为儿童团长。年幼的张桃方虽然还不完全懂得国家的危亡命运,但是他痛恨那些穿着黄绿色衣服的日本人,更痛恨那些为虎作伥的中国人。只要是打鬼子、除汉奸的,就是好人。作为儿童团长,张桃方带着一些童年的伙伴们,积极去向群众宣传抗日,并且站岗放哨,观察敌情随时为新四军通风报信。民兵团的任务是扰乱日军的统治后方,积极配合正面的新四军作战。在“破交”的日子里,民兵们把公路挖上沟,把铁轨翻了个儿,他们锯电杆,割电话线;打埋伏,配合大部队拔据点……张桃方也经常混在民兵队伍里,好像鱼儿得了水,搞敌人的电话线,爬上电杆,敲碎瓷瓶,割了电线,战友们再把电线卷起来。他还建议,锯倒电线杆后,再在附近埋上地雷。这样,不但切断了敌人的通讯联络,还能炸死查线的敌人。民兵们都开始喜欢这个机灵、活泼、肚里有道道的小战友。自从新四军来了陈堡乡,张桃方也看出原来的地主周宪有些坐立不安,原先的很多行径也收敛了许多。张桃方心里恨透了周宪,怎么才能教训一下他呢?张桃方试图想办法报复地主周宪,但是一个孩子又怎么能深入到地主的深宅大院呢?张桃方把满腹的怨恨都倾泻到地主的小少爷身上。经过观察,那个小少爷每天黄昏的时候,经常由一个家丁陪着,拎着个鸟笼子到河边闲逛。张桃方和两个伙伴张贵、安国栋私下定了一个主意。这一天,财主少爷照例在一个家丁的陪同下,到河边遛鸟。就在河边,几个满头满脸是泥的小孩正在起哄打架,引起阵阵哄闹。其实,这是张桃方和几个小伙伴故意布的局,为了避免被认出来连累到家人,大伙全用泥巴涂得满身满脸。远远一看,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河边的小路并不宽敞,一侧是池塘,一侧是一个高土坡。张桃方几个人有意把靠土坡的路堵死,以使来人不得不从靠河的一边通过。那个家丁大步流星地赶上前来,很明显,他想把这几个挡路的孩子驱散开,好把路面让开。张桃方正在和安国栋做着拼命较力的样子,张桃方一边假装使劲,一边偷眼观察。那个人越走越近,他的身影正好衬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机会来了,张桃方装作吃不住劲,扭身逃跑,一头与那个家丁撞一个满怀,张桃方是存心使坏,所以这一下用了最大的劲儿,那个家丁猝不及防,一个趔趄向后退去,这时候,安国栋赶到,装作收不住脚,再一次一头撞在家丁的肚子上,本来已经脚下失去重心的他,再也控制不住身体平衡,一个后仰跌入池塘中。那个家丁还在水中挣扎,张桃方已经转向了另外一个目标。解决了大人,小孩就好对付了,张桃方一扭身直奔那个财主少爷奔来,看着家丁落水,又有两个满身满脸全是泥的人直冲过来,小少爷吓得几乎尿了裤子,他丢了鸟笼子,回头就跑。但是脚下却不是那么利索,没跑几步,就被什么东西一下子绊倒在地。张桃方一个饿虎扑食冲了上去,那个小少爷吓得手忙脚乱,从地上随手摸到了什么东西,一扬手扔了出来。那是一个碎瓦片,张桃方一点儿没有提防,加上向前冲的劲头又大,瓦片的尖端正好打在张桃方右边的脸颊上,血一下子就流了出来……这一次童年的莽撞行事给张桃方留下了终身的印记,一个永远镶嵌在右脸颊的伤疤,这也是张桃方身上唯一的一处伤疤。

上一篇:第十四章 下一篇:第十二章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