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纪实 > 难忘的历程 > 详细内容
第七章:无定河畔写春秋
发布时间:2024/9/7  阅读次数:6  字体大小: 【】 【】【

      无定河是一条古老的河,也是一条苦难的河。在那动荡不定、骚动不安的河床之下面,究竟埋没了多少征人的白骨、士卒的冤魂?谁又能够说清道得明白?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战马嘶吼,兵戈相见的战场;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屠场;是中原帝国抵御外族入侵的战场;也是穷人造反闹革命的地方。闯王李自成从这里起事,将军刘志丹到这里征战。多少革命者涉过这条河,陕北六烈士在这里就义。这里的风声令人想到烈马的凄鸣,这里的水声令人想到遗孤的哀叹;这里的泥土充满了浓浓的血腥,这里的卵石沾染了烈士的血渍。难怪唐人陈陶,能写出那样的诗句: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哀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裏人。

       写得真是哀婉,写得凄惨痛惜。写尽了古往今来人世的不幸与感慨。啊无定河,的确是一首诗,一幅画:匈奴、貂锦,白骨与闺妇……其实历史与现实的区别,无非也就是衣着与言词口气的区别。人的感情,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生老病死还会有什么不同?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为信仰与理想而献身,古今又有了多大的区别?但是当你走进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了解了无定河故事的新编,你就会改变看法,你会觉得他们可真是一些不一样的人,一些把个人的一切,包括生死统统置之度外的高尚纯粹的人。
  
       有名横山县
    
       正月里来是新年,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刘志丹来真勇敢,
       他带上队伍上横山,
       一心要共产!
       二月里来是新春,
       湖南上来个毛泽东,
       毛泽东来真英明,
       他带上队伍来长征,
       一心救人民!

       一首陕北的革命民歌,唱出了陕北人民对革命的向往态度和对刘志丹,对毛泽东,也就是对西北红军和中央红军的拥戴和敬仰。眼下,齐心老人正驱车行进在由榆林前往横山县的路上。

       公路沿着无定河川溯流而上,两岸到处是生长繁茂的毛头柳。远处出现了绿油油的稻田。横山是陕北有名的苦焦地方,想不到眼前的景色竟然像江南水乡一样的美丽。

       齐心同志此去横山的目的,就是实地考察著名的横山起义。这是习仲勋同志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后,也就是在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亲自部署和指挥的一次成功的兵运工作。
  
       响水堡
  
       无定河作为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河水长年不断地流淌着。稀奇的是越到了上游,河床越来越宽,河道落差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它来自毛乌素沙漠深处,河道便像一匹野马,在沙丘之间随意弯曲狂奔。公路沿着河畔上行。到了一处高塬,河道突然由南来转向正西。北岸是低洼的沙滩;南岸是高高的山崖。山崖之上,出现一座古寨,背山面水,高高在上,显得格外峻拔,这便是横山起义的重要旧址之一——响水堡。
      
       响水堡为横山县的重镇,紧靠内蒙,历来就是守边重地。寨子的石墙窑屋坐落在山坡,无定河如同天上涌来,响水堡好似中流抵柱,当河矗立,形成天然的军事要塞。一堡当道,易守难攻。诗曰:桥水响流双浪开,寺龙盘塔绕河来,迢迢路远岸垂柳,樵唱晚舟鱼钓台。可见古寨的险要与风光的独特。

       眼下,正是下午三四点钟,高原火热的阳光由无定河上游直射而下,耀得人眼睛有些恍惚。汽车奋力盘上山顶的古寨遗址。齐心老人下车,顶着烈日登上古寨高墙。登高望远,顿觉凉风习习,但闻脚下崖底水声哗哗,“响水堡”这个地名的来历也就不解自明了。眼前的古窑老树,如同沧桑碑石,张显着它的历史古韵。大革命时期,为创建陕北根据地,马明方、马文瑞曾在这里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建立党团组织。而最使这座名堡尽人皆知的,则是它在影响深远的横山起义中的历史故事。

       当地党史办的同志指着脚下山腰里的几所老瓦房说:“齐老,你看,那里就是敌人的营部所在地。当时响水堡驻扎着敌人一个营,营长反动不化,是横山起义的重要障碍。起义部队和解放军联合发动攻击,不到一个晚上,就消灭了敌响水堡寨内守军和榆林援军两个营,为横山起义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九封信与连续召见

       对于这次起义,齐老曾听习仲勋讲过。那是1946年炎夏时节,也是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高潮阶段。党中央、毛主席所在的延安遭到国民党部队重重包围,战争形势日趋严峻。好在有王震将军率领的南下支队同李先念部在中原吸引着30万敌军苦战,才赢得了陕甘宁边区从容备战时间。可是毛主席很关注王震部队的安危,7月26日至9月6日,毛主席一连九次亲笔写信给时任西北局书记兼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代政治委员的习仲勋,就中原部队突围后豫鄂陕边区的建设和迎接王震部队北返行动作出周密部署。甚至还专门找他面谈:

       “仲勋同志,现在王震部队要回来了,突破敌人30万军队的包围不容易呀,你说他们回来的路线怎么走?从哪里过渭河?”

       “我看途径商洛山中,由蓝天山口子出来,从渭南大荔一带连夜渡过渭河离渭北山区最近,容易避开敌人的围堵。到时候我们派部队接应。”

       “是呀,一定要派熟悉情况而又得力的同志去接应。还要他们注意收集沿途敌人驻防和兵力分布情况。同时要通知所经之地地方配合开创新的游击根据地。以巩固扩大此次南下作战的战果。”毛主席说着,停了下来,沉吟片刻,又说:“部队经过连续的行军作战,已经疲惫至极,需要补充给养和短时间休整呀。另外,部队到达边区以后,要召开群众欢迎大会,欢迎我们的南下英雄凯旋归来。”

       习仲勋听得心中十分感动。想不到,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为一次具体军事行动会如此的精心安排,甚至夜不能寐。可见他对革命事业是多么的高度负责,对同志、部下又是多么的关怀备至、重情重义!

       接受任务后,习仲勋在精心领导组织南线出击,接应三五九旅返回陕甘宁边区之时,对周边地区的政治环境和军事态势有了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

       六月的一天,毛主席又一次特别召见习仲勋,一见面,毛主席就说:“仲勋同志,我们又有大仗打了。”

       “是呀,中央军委决定,我们首先发动榆横战役,这回要好好教训一下国民党第22军,把北线问题解决了,南线的压力就会减小。”

       “南边胡宗南的20万人我们可以先放一放。今天你来谈谈边区备战的情况,还有对解决北线之敌的看法和设想。”    

       毛主席说着,还亲自起身,往仲勋的茶杯中添了水。见他头上有汗,就把手中的扇子交到他手中,自己点烟抽着。

       “边区备战,我们首先解决的是思想麻痹的问题,同时教育干部群众,克服悲观厌战情绪。层层思想动员,坚决立足于打!这是关键前提。具体备战工作目前部署三个月的时间,要求办好三件事:第一是经济备战,经济是胜利之本,争取今年各项生产成绩超过任何一年。经济上有了基础,才能完成其他一切战备工作。第二是加强练兵。正规军要能一个顶一个,甚至一个打几个,没有苦练的功夫,就不能达到杀敌的目的。特别强调了政治练兵,加强思想教育。部队的政治素质尤为重要。第三是加强民兵训练。在全民皆兵口号下,提出要精练三万民兵,才能有力配合正规军作战。第四是开展高树勋运动、曹又参运动,策动和欢迎不愿打内战的国民党军官兵起义参加革命。”

       习仲勋简明地汇报了陕甘宁边区备战的情况。毛主席点头表示满意。并说:“胡宗南已经在忙着调兵遣将,准备进攻边区,并且命令榆林的驻军一同行动,对我实行南北夹击。现在因为有我中原作战的牵制,他还顾不上进攻边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集中精力组织好北线战役。加快策动横山起义,解放榆横地区,使我们获得更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以便将来集中力量对付南线胡宗南的进攻。”

       习仲勋说:“主席的考虑是符合实际的。北线敌人兵力明显不足,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果要加强,兵力只有来自胡宗南的支援和傅作义的补充。但看来这两方面都不可能。胡宗南抽不出队伍,傅作义在今天已经有些自顾不暇。至于横山起义,按照主席的要求,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将与胡景铎、胡希仲同乡同学的师源同志由关中分区调到绥德地委任统战部副部长。师源已经先后两次到胡部同胡景铎交谈,转达了我的口信,也就是希望他们适时举行起义的意见。同时,我还派延属分区专员曹力如和绥德地委副书记刘文蔚秘密到榆林同胡希仲会面。胡希仲认为起义条件不成熟,只有胡景铎表示了坚决反蒋的立场。又在部队发展了一批进步骨干分子,可否策动其率部起义。”

       毛主席听了,在地上踱步抽烟,沉吟半晌。说:“好呀,关键时刻,一个师起义,对于蒋介石也是沉重打击!”

       至此,起义的准备工作进入紧锣密鼓的关键时期。

       波罗镇

       距离响水堡仅仅三四十里,就到了著名的“横山起义”指挥部所在地——波罗镇了。公路穿镇而过。在靠山的一面路边,建起了一座纪念碑。这是1996年,横山县委、县人民政府为纪念横山起义50周年而立。石刻碑文是介绍起义经过的,背面镌刻着一首诗:

       波罗城头举义旗,
       威震西北鬼神泣。
       斗转星移沧桑变,
       功垂千秋毛胡习。

       这简约而又气势磅礴的史诗,正是对那重要历史事件的形象中肯的叙述与评价。

       习仲勋同志一生很善于做统战工作。他又一句名言说:“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团结人。”提到横山起义,人们很自然地就想到了习仲勋在毛主席指示下,通过小学同学胡希仲做他叔父胡景铎的工作,才得以实现的。

       其实事情并非是那么简单。一个国民党将军在紧要关头,带领五千部属“弃暗投明”谈何容易。习仲勋与胡希仲的关系何止仅仅是“小学同学”,更是同乡好友,用知情者杨明轩先生的话讲,更是“同志加兄弟”。没有这样的关系,就不会有拿脑袋做抵押的相互信任,更不可能为了同一个目标去铤而走险。而这“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却是集几十年的感情投入得来的。根据胡希仲的回忆,他们从1929年一道报考军校到分手之后,就没有断过联系。主要是习仲勋不停地有书信给他,劝他参加革命,加入统一战线。在人生转折的重要关头,几乎都是仲勋为他指明了方向。这样,无论他到南方读书,还是随杨虎城出国考察,他的心都是和习仲勋连在一起,相互间的这一份友情和信任,最终才酝酿出了横山起义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胡景锋如果没有对他们关系的深知,也是不敢冒然行事的。

       1945年8月,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全国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人们期望国共两党继续合作,建设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但蒋介石却不愿放弃独裁统治,一面假装同共产党谈判,一面紧锣密鼓调兵遣将,积极准备发动全面内战,企图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党中央、毛主席识破了蒋介石的阴谋,及时确定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斗争方针。毛主席还在党内指出:“蒋介石要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他的方针已经定了,我们对此要有准备。”同时又指出,高喊“统一”的国民党并不是铁板一块,“国民党内部也有一部分人不赞成内战”,因此要求各个解放区党政领导在加强战备的同时,重视统一战线工作,重视对国民党军队的分化瓦解工作。不久,中央建立了“国军工作部”。

       当时国民党驻扎在北面的有两支部队,一支是邓宝珊的第22军,另一支就是胡景通的陕北保安团。这两支队伍,因为都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因此受到歧视,经常被苛扣粮饷。整个抗战期间,老蒋都把他们丢在西北的穷乡僻壤,让他们对付共产党八路军,部队无所事事,不满情绪很大。这种情况,当然逃不过毛主席的观察与判断。毛主席对习仲勋讲:“从私人感情上讲,这两支部队与我们并无大仇。抗战时期,我们来往密切,邓宝珊到西安去,路经延安,多次都是我们的座上宾。还有一次同我彻夜长谈。后来我们搞大生产运动,富余的粮食还接济过他的部队。他们都很反感蒋介石,如果工作到位,是可以争取一部或几部起义的。如果我们拿下了榆林或横山,我们就在陕北争得了一个很大的战略回旋余地,对粉碎蒋介石进攻延安的计划具有关键意义。”

       运筹帷幄

       1946年初,毛主席针对陕甘宁解放区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确指示中共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习仲勋,把统战工作的重点放在陕甘宁解放区的北线,把军事打击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夺取榆林、横山,为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卫战争争取一块回旋余地。习种勋接到毛主席的指示后,便通知西北局统战部部长张德生召开西北局统战部干部会议,就如何贯彻中央指示作了周密部署,并对有效开展“策反”工作做了细致分析。他说:“从周边形势来看,北线是敌人的薄弱环节,蒋介石门户之见很重,22军和保安团,都是‘杂牌军’,与蒋、胡有矛盾,内部也有矛盾、军官和士兵,封建意识浓,看重乡情、亲情,军官对士兵,实际是家长式的统治。从井岳秀到左协中,都是一脉相承。抗战期间,我们和他们建立了统战关系,现在要尽可能保持这种关系,并且要冲破封建意识,利用他们和蒋、胡矛盾,争取那些具有爱国思想的官兵和我们站在一起,反对蒋介石,反对内战,反对榆林地区亲蒋分子和特务分子。”习种勋提议抽调关中分区的干部师源担任绥德地委统战部副部长,协助绥德地委统战部开展工作。又派曹力如和刘文蔚带着他的亲笔信秘密到榆林,找胡希仲了解榆林国民党上层动态。最后把工作的重点对象确定为驻防横山波罗堡的陕北保安副指挥胡景通之弟胡景铎,并派师源前往联络。

      胡景铎曾参加过抗日战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家胡景翼将军的胞弟,排行老六,故人称胡老六。胡希仲则是他哥胡景翼的儿子,人称“胡大少”。叔侄两人年龄相差无几,与习仲勋不仅是富平老乡,而且曾在立诚中学是同学。抗战时期,同习仲勋仍有书信往来,流露出投奔边区参加革命队伍的愿望。因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党组织指示他们继续留在国民党军队中,借胡景翼的影响,为抗战效力。习仲勋同志认为,欢迎他俩率部起义回到边区参加革命的机会成熟了。

       师源奉命到波罗镇面见胡景铎,转达了毛主席和习仲勋希望他率部起义的意向,胡景铎表示坚决跟共产党走。胡景铎是典型的关中硬汉性格,性子急思想激进,他见到习种勋派来的使者师源,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握住手泪流满面,随即数说了饱受蒋介石歧视之苦,发泄着从扣粮扣款到移住甘肃五原,远离抗日前线的怨恨,说到愤恨时,一甩帽子骂道:“老蒋这驴日的从来不把咱陕西军人当人看待,以为老子都是小娘养的,我早就跟大哥说过,把队伍拉到共产党那边去,但他死脑筋就是不干,今天仲勋派你来得正好,他不干我干!师副部长,你听着,我发誓,我胡景铎从今起,就是共产党人了,我听你和习仲勋的调遣,你们指到那儿,我就打到那儿!下一步怎么行动,我听你指示!”

       师源听得十分感动,忙说:“好同志,好同志。”随即握住他的手说,“不过这事可不能着急,得慢慢来。”

       师源返回后,习仲勋听取了他的汇报,并召集绥德地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策动胡部起义问题。决定在胡部先建立党的组织,作为起义的核心力量,制定了“建党建军,准备力量,长期隐蔽,待机而动”的工作方针。

       1946年7月1日,由习仲勋介绍,经党中央批准,胡景铎将军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中共中央西北局又讨论了胡景铎提出的发展党员名单。8月1日, 习仲勋亲自主持召开西北局常委会议讨论了由胡景铎提出的该部党员发展名单。李振华、姚绍文、张亚雄、许秀岐、李振英、杨汉云、吴凤德、魏茂臣等八名同志,旋即入党。同时,决定由延属、绥德两分区抽调40余名军政干部进入波罗堡、石湾等地胡的部队各连秘密进行宣传、联络。使胡景铎率部起义有了政治保证和组织基础。

       胡景铎说到做到

       胡景铎是说到做到,他开始有分寸地向部下吹风透气。对那些跟随他多年的可靠弟兄,他几乎说白了,就是要起义!对不大放心的只讲形势和前途,不说到底该怎么办。而对那些死心踏实地反共的顽固家伙,干脆来个撤的撤换的换。所以不到几个月,他的部队几乎全都“赤化”了。正当他大刀阔斧地为起义做准备,到了秋8月,黑状就告到他哥胡景通那里去了。对老六的“不规”行为,胡景通是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抓住可靠的证据。这次状告得有鼻子有眼,他可再也不能马虎了。按照蒋介石的“革命军人连座法”,弟弟率部起义,哥哥是要牵连的,更何况老六又是自己的部下,想到这里,胡景通坐不住了,他要着手调查此事。他火速秘密召见了胡景铎几十个部下,吓唬加哄骗,闹了半天,都什么证据也没抓住。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传得风气越来越大,胡景通坐不住了,直接把老六叫到榆林审问,结果反倒加快了胡景铎起义的步伐。这是后话。

       再说,就在同年6月底,蒋介石终于发动了全面内战,胡宗南加紧调兵遣将,陕甘宁边区周围形势更加紧张。习仲勋向毛主席汇报边区战备工作和对北线国军的策反情况,毛主席指示: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强对北线国军的统战工作,同时集中兵力组织北线战役,用军事与政治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北线问题,以便集中力量对付胡宗南进攻,并为边区自卫战扩大回旋余地。

       习仲勋深刻理解毛主席这一重大决策,当即召集西北局常委会议,传达毛主席的指示。决定派西北局统战部范明处长去波罗堡与胡景铎协商起义具体计划。随即,成立了北线战役指挥部。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代司令员王世泰和副政委张仲良分别担任正副指挥,负责制定战役作战方案,指挥作战。

       会后,习仲勋向中共中央、毛主席呈递一份北线战役的方针和计划的书面报告。毛泽东于9月2日批示:“即照所定方针去做。”这时,范明奉命返回延安,习仲勋带他去向毛主席当面汇报。毛泽东仔细听完汇报,语气坚定地说:“这个起义可以搞了。联防司令部集中六个团的兵力,做好起义的接应工作。”

       1946年10月13日,习仲勋亲自部署,王世泰、张仲良指挥的榆横战役开始了。凌晨,战斗先从榆林与横山之间的武镇和镇川堡打响。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解放军在东西两侧的军事行动,为胡景铎起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再说,胡景铎回到波罗堡,立即召开了起义将领的紧急会议。传达了来自延安的指示精神,同时也讲了胡景通已经知道此事的紧急情况。会场上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如同箭在弦上,不发不可呀!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此时,胡景铎一拍桌子,站起来厉声道:“现在我看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两全不了啦,弟兄的情分也顾不得了,只能大义灭亲。再说,他老大不仁,我老六也就不义了。恐怕夜长梦多,节外生枝,起义的时间就定在10月13日进行。各位看如何?”大家听了都表示同意,其实这个时间,也是习仲勋和中共方面确定下来的。

       10月12日晚,首先行动的是住守石湾的9团。团长张亚子是胡景通的死党,妻子刚死,正抱着新讨的年轻老婆睡觉就被抓了起来。起义部队在胡景铎率领下向习仲勋派的绥德分区接应的一个营靠拢后于高镇会。在波罗堡正式宣布成立骑六师,胡景铎被任命为师长。榆林的胡景通闻迅,气极败坏地派兵攻打响水堡,结果已成马后炮。与此同时,胡景铎一声令下,波罗城头义旗飘扬,陕北保安指挥部及其所属各部,分别在横山境内的波罗、石湾、高镇等地同时发动武装起义。国民党陕北保安指挥部全体官兵和22军部分官兵计5000余人,在胡景铎将军率领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起义部队奉命把横山防务移交解放军,随即南下延安集结待命。

       枣园庆功会

       1946年12月24日,延安枣园小礼堂木碳火盆烧得暖烘烘的,每个人的脸都兴奋得通红。新编骑六师,即横山起义部队欢迎大会即将举行。师长胡景铎和各团长都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刘少奇的接见。

       毛主席高兴地说:“骑六师的起义,给西北的旧军队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胡景铎同志是有远见的,老蒋那条船虽然大些,但却是一只破船,一遇风浪就会沉没。我们这只人民的船,虽然现在还小些,但是它是崭新的,能够乘风破浪,胜利前进……景铎同志和各位,你们起义是明智的,既为自己找出了一条光明的路,也帮助我们扩大了边区的回旋余地,对粉碎蒋介石对延安的进攻,意义非同小可。”礼堂里掌声震动。

       此后,还有个小小的插曲。欢迎大会后,毛主席又单独接见并宴请了胡景铎全家。那天毛主席亲热地抱着胡景铎刚满周岁的儿子胡希杰,逗他玩耍,不料这小子肚子一挺,就开始撒尿。竟然给毛主席尿了一腿。当时可吓坏了他的母亲。毛主席却笑着说:

       “莫紧张,莫紧张,我说小希杰吆,你这小子可真是大有希望的英雄豪杰,比蒋介石、胡宗南都有出息,敢在我毛泽东腿上撒尿呀!”

       小希杰却呵呵直笑,逗得在场的人都笑了。毛主席笑得最为开心。胡希杰改革开放时期担任过陕西省交通厅长,后又担任了国家交通部副部长。他在一次乡党聚会时,给笔者讲述了这个父母讲述给他的幸福而鲜为人知的故事。

       横山起义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习仲勋同志在革命实践中正确地贯彻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出色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这是横山起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搭档情谊深

       横山起义胜利完成后不久,即1946年冬季,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将近半年,西北地区的敌人也蠢蠢欲动。为了备战,党中央、毛主席派彭德怀和习仲勋从延安动身,渡过黄河,到山西离石县高家沟,召开陕甘宁晋绥高干会议,讨论五省联防和配合作战问题。出席会议的有贺龙、陈赓、李井泉、王震、罗贵波等。此后,习仲勋同志和彭德怀、贺龙、林伯渠等为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而昼夜操劳、奔波不止。他以后回忆说:“在整个西北解放战争期间,有时候我追随彭总在前方打仗,有时候和贺龙元帅一道组织晋绥、陕甘宁边区的人力、物力支援部队,一直到西北全部解放,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

       他是那样的谦虚,对彭总、贺龙同志充满了敬仰之情,而对自己的历史作用总是讲得很少。这是他们那一辈老革命的共同品格,而在仲勋同志身上,又体现得格外突出。他最反对个人评功摆好,说:“西北的革命斗争史,是整个中国革命史的一部分,1935年10月,是毛主席、党中央挽救了陕北根据地危机,才使全国革命走上高潮,直到胜利。”

       但他对革命的情谊却看得重于泰山。他在《彭总在西北战场》的长文中深情地写道:“回首当年,真是‘创业艰难百战多’,在漫长而困苦的年代里,我们共同闯过无数艰难险阻,也共同分享过无数次胜利的欢乐,在陕北千山万水的行军途中,在长城内外的宿营地里,在战火纷飞的生死搏斗的战场上,我们的情谊更加深厚而难忘。在收复延安,解放西安、兰州和祖国西北边疆的一系列战斗中,在肃清敌人残余势力和建立西北各省人民政权的日日夜夜里,作为严师益友的彭总,给我深刻的教育和极大的鼓舞。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英雄,对党、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德,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在歌颂战友与师长的言辞中,习仲勋同志的高尚品格是显而易见的。

       歌曰:

       横云梦断响水鸣,
       波罗佳传浩歌清。
       李郎造反从斯去,
       胡公聚义催黎明。
       帷幄运筹真神算,
       勋行胜似雷厉风。
       破舟将沉云帆起,
       五千泥俑化天兵。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