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阅读 > 英模事迹 > 详细内容
殷殷铁血铸忠魂 何叔衡的革命故事
发布时间:2024/9/5  阅读次数:8  字体大小: 【】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法院旧址前的一座雕像,展现了何叔衡调解群众矛盾的场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查部设立的控告箱。 江西瑞金干部学院供图

       何叔衡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原本是一位旧式知识分子,因不满于旧社会的各种陈规陋习,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义无反顾踏上革命的道路。为了追求真理与进步,他远赴苏联求学,回来后毅然投身于革命根据地的火热斗争,历经战火的洗礼与磨难的考验,直至英勇牺牲始终初心不改,坚守共产党人的信念与气节。

        为革命奔走的“忘家客”

       何叔衡1876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长大后,他边务农边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秀才。当时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何叔衡逐渐认识到了根源在于封建王朝的腐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率先剪去辫子,并把家里的裹脚布全部搜出砍烂,以示强烈的反封建决心。与他同为湖南宁乡人的谢觉哉,也参加了革命。秀才带头闹革命,一时间轰动湘中。

       后来在长沙求学期间,何叔衡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志在改造社会的青年知识分子,逐渐转变成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何叔衡提出:做人要有志气,要为国家、民族干一番事业,不要斤斤计较个人与家庭的利益得失。在湖南第一师范结业后,他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任教,同时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1920年冬,何叔衡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何叔衡抛家舍业,为革命奔走,自称“忘家客”。1928年夏,何叔衡前往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途经哈尔滨时,他作诗自勉:“身上征衣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表达了自己以身许国、四海为家的人生追求。而在对待个人的前途与命运问题上,何叔衡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善终的,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的。”从这些话来看,何叔衡的人生观是:不图个人安逸享受,而求革命事业有成;不求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而求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正如他自己所说:“革命者就要抱定舍身忘家的决心。”

       当时,何叔衡已年逾五旬,但他为了研究革命理论,刻苦用功,最终学会了俄语。1930年回国后,何叔衡在上海主持中国革命互济会的工作,担负着救援被监禁的革命者及其家属等任务。在他的影响下,何叔衡的两个女儿也都先后参加革命,来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然而,在白色恐怖中,他的两个女儿、女婿相继被捕,二女婿夏尺冰不幸被敌人杀害。后来,两个女儿在组织的援救下获释,何叔衡教育和宽慰她们:“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不应该死在病床上,他一定要死在大马路上。”鼓励女儿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做好党的工作。

        红色政权的首任“大法官”

       1931年,何叔衡来到中央苏区,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检察、民政、司法部门担任要职。作为红色政权的首任“大法官”,他反腐肃贪,疾恶如仇,提出“严明党纪,坚决打击一切贪污腐化分子”。

       何叔衡工作严肃认真,坚决进行反贪整顿工作。在他的建议下,一些主要的机关单位和街道入口都设置了“控告箱”。苏维埃工农群众一经发现政府工作人员有贪腐问题就可以随时举报。

       控告机制建立后,收到一封控告信,检举瑞金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有严重贪污腐败行为。何叔衡立即决定成立专案组调查,并克服多重阻力查清了谢步升的犯罪事实。然而,谢步升被关押后,专案组遇到了不小的阻力。谢步升的入党介绍人、在苏区中央局任职的谢春山竭力袒护谢步升,他认为谢步升并无大错,并且说这是调查人员故意向谢步升发难。何叔衡十分气愤,马上派人向毛泽东汇报此事。毛泽东坚决支持何叔衡。最终,瑞金县苏维埃裁判部对谢步升进行公审判决,判处谢步升死刑。谢步升不服,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最高法庭提出上诉。临时最高法庭开庭审理,否决了谢步升的上诉,维持原判。一时间,苏区上下反响强烈,人民群众看到了共产党铲除贪污腐败的决心。

       在苏区的反腐败斗争中,何叔衡坚持实事求是,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经常到苏区各地调研。他认为:“政权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被监督。不等群众上访,就先下访。”调研时,何叔衡会随身携带“三件宝”——布袋子、记事本和手电筒,方便记录和走夜路。

       1932年,有人举报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滥用职权,向群众摊派索要财物,利用地痞流氓欺压群众等问题。为了慎重起见,何叔衡还是决定先去调查核实。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深入案发地黄柏区和陈景魁家乡大柏地走访案件受害人、知情人。调查清楚后,何叔衡便以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的名义签发了对陈景魁的逮捕令。

       因为此事,很快何叔衡收到一封装有子弹的恐吓信。但他毫不退缩,说:“共产党人生来就是与黑势力作斗争的,哪有好人怕坏人之理?这帮恶棍若不除掉,民众何以安宁?”此时有人又传出消息,说有领导讲了,陈景魁不能杀。何叔衡却不为所动,依法将陈景魁公审后枪决。

       这种坚定的立场和决心,体现了何叔衡铁面无私的高尚品质。正是本着这种敢于较真碰硬的精神,何叔衡先后查处了苏区的很多大案要案,纠正了多个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被广大群众誉为“苏区包公”“何青天”。毛泽东高度评价他的革命精神和工作能力,说“叔翁办事,可当大局”。

        “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每天他拄着拐杖做动员工作,鼓励大家“思想不能动摇,剩下一人也要同敌人作斗争”,要坚信红军主力最后还会打回来。

       中央苏区沦陷后,留守人员分散突围。1935年2月11日,何叔衡同瞿秋白、邓子恢等从江西启程向闽西转移。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围歼中央苏区军民,在这一带借助复杂地形构筑了层层碉堡,设下了道道哨卡,布置大批部队和地方保安团日夜搜山“清剿”。经过几天的夜行昼伏,何叔衡等通过了敌人的重重封锁线,于24日凌晨到达福建省上杭县水口镇附近的小径村。然而,当地地主武装发现了他们的踪迹,报告给驻扎在水口镇的福建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团。敌人立即派兵前来“围剿”。

       何叔衡随大家奋力突围,但始终未能打开缺口。激战多日,部队已经筋疲力尽,就在队伍原地休整时敌人发现了他们的踪迹。眼看敌人向山顶涌来,何叔衡便要邓子恢向他开枪,邓子恢不肯,命令两个护卫队员架着何叔衡走。到了一个悬崖边,为了不拖累战友,也为了不当敌人的俘虏,何叔衡纵身一跃,跳下了山崖。

      激战过后,敌人前往山崖下搜寻,发现了头破血流的何叔衡。他们上前进行搜身时,已头破血流奄奄一息的何叔衡苏醒过来,抱住敌人的腿拼死搏斗,结果被连击两枪,壮烈牺牲,时年59岁。临难不苟的何叔衡用生命践行了他“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在革命的道路上,何叔衡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与畏惧。对他来说,最深切的愿望是见证革命的胜利,为此,他愿意毫不保留地付出一切。何叔衡一生舍身为党、舍家为国,彰显了一位共产党人的赤诚之心,他的崇高品质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作者单位:江西瑞金干部学院)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红军船创造的奇迹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