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阅读 > 领袖故事 > 详细内容
毛泽东与功臣们的故事:准许独臂将军用左手敬礼
发布时间:2024/9/2  阅读次数:11  字体大小: 【】 【】【

  

      在部队下级见到上级,用右手敬礼,是军规。而贺炳炎却举起左手,向首长敬礼。这里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贺炳炎:

  毛主席许我左手敬礼

  独臂将军贺炳炎,战功赫赫,是成都军区首任司令员,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忍受剧痛接受无麻醉截肢手术的故事令人感佩,毛泽东许他左手敬礼的故事更是传为佳话。

  1935年11月,红2、红6军团在贺龙指挥下,开始长征。贺炳炎时任红2军团5师师长。部队沿雪峰山西侧,经花园市直奔云南瓦屋塘,拟由此翻山越岭进入贵州。贺炳炎率红5师15团担任前卫。在翻越瓦屋塘时,遭到敌人的阻击,乱弹如雨。为了尽快消灭敌人,保障红军主力通过,贺炳炎举枪高喊:“同志们,跟我来!”带头冲了上去。大家见师长冲锋在前,士气大振。

  突然,一梭子弹从侧面飞来,贺炳炎只感到右臂一阵剧痛,眼前一黑,昏倒在地上。

  卫生员赶过来,把箱子放在地上,取出绷带、止血膏开始急救。可是贺炳炎的右手臂还是不停地出血,根本没办法止住,厚厚的绷带一下子就被浸透了。师参谋长王尚荣急得大喊:“快!快点送卫生部!”

  一到卫生部,卫生部长贺彪就忙开了,他选了几名助手开始对贺炳炎紧急抢救。贺龙也从前方骑马返回。

  贺彪见贺龙来了,悄悄把贺龙拉到一边,焦急地说:“贺总,贺师长这次伤得不轻呀,他右臂的骨头被汤姆子弹打穿,骨头已经碎了,看来右臂是保不住了,也就是说……要……截肢……”

  “不截肢呢?有没有其他方案?”

  “恐怕不行!如果不及时截肢,会有生命危险的。”

  在病床上躺着的贺炳炎隐隐约约听到了两个人的谈话,一下子急了,嚷嚷道:“不行,我不能没有右手……”话没说完又昏了过去。

  贺龙把贺彪叫出救护所。听了贺彪的汇报,他说:“一定要尽全力保住贺师长的生命,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定全力配合!”

  贺彪说:“我只有一点要求,请总指挥能够保证手术时间。”

  “你要多长时间?”

  “至少三个小时。现在医疗器材都转移了,找手术工具也要耽误时间……”

  “时间我一定保证。我让后卫部队务必坚持三个小时!至于医疗器材就要你来想办法了。”

  在手术器材上果然出了问题,贺彪没有找到手术锯,万般无奈,只好派人找了一把木工锯子代替,麻醉剂也没有,便又找来大烟土替代。

  手术就这样准备好了,护士把大烟递给贺炳炎,贺炳炎一看,别过头说:“这玩意儿,拿开,我不吃!”贺彪劝道:“贺师长,医用的麻醉剂都用完了,只有这个了。”

  贺炳炎闭上眼睛躺在床上不做声,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对贺彪说:“你们就这样开始吧!我能受得了。”

  贺彪一听愣住了,其他医生也愣住了,面面相觑,这是常人办不到的呀,古代有关云长刮骨疗毒的传说,但那仅是传说而已,谁也没见过,病房里一时没了一点声响。

  经过痛苦的内心挣扎,贺彪只好硬着头皮说:“好吧,开始手术!”

  在另一位医生的协助下,贺彪开始锯贺炳炎的胳膊。他握着木锯的一头,另一头助手握着,锯齿靠在贺炳炎手臂边停住了,因为那位助手的手一直颤抖着,他实在下不了手。贺彪抬起头,用眼神鼓励着助手:我们不下手就等于在要他的命啊!贺炳炎紧闭的双眼也睁开了,他隐隐感觉到医生的不安。他喘着气,吃力地说:“同志,不要犹豫了,别害怕,你看我都不怕,要是没锯好我可要找你负责任的哦!”说完又闭上了眼睛。

  那位助手深深地吸了口气,擦了把汗水,点点头示意贺彪可以开始了。立刻一阵钻心的痛楚让贺炳炎全身的神经都绷紧了,连汗毛也竖了起来。他的身体轻轻地颤抖着。口中紧紧地咬着毛巾,左手死死抓着床角。刺耳的声音在简陋的病房中回响,让人听了背上发麻,血顺着锯条往下淌,地上已经积了一滩,旁边的一个女护士难过得哭起来,其他人也被感染了,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滑了下来。


  贺炳炎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他身上的衣衫、裤子都湿透了。疼痛麻木了他的神经,他几次疼昏过去又被更加剧烈的疼痛刺激醒来。床边的木头都被他的手指抠烂。

  时间一分一秒地熬过两个多小时,贺彪和他的助手都已大汗淋漓,贺炳炎的右臂终于被锯下来了,但手术并没有完成。接下来,还要用钢锉把骨面锉平。医务人员递上锉子开始磨起来,疼痛又开始折磨起贺炳炎来。这一次,他没有闭上眼睛,一直睁着,微笑着,仿佛在告诉大家:我没事,你们不要难过。

  这漫长的三个小时,不论对贺彪还是对贺炳炎都是一生中最难熬的三个小时。好在手术很成功。护士拿着毛巾擦去贺炳炎脸上的汗水,拿下他咬在嘴里的毛巾,摊开一看,到处都是窟窿,在场的人心又一次揪紧了。这时,贺炳炎发现贺龙总指挥也来到了这里,贺龙流泪了,贺炳炎也哭了,他对贺龙说:“我以后又能上战场了!”

  1945年,贺炳炎参加了党的七大。会议休息时,贺炳炎见毛主席朝自己走来,非常激动,赶紧从座位上站起来,整理了一下服装,立正站好,挺直胸脯,举起左手,向毛泽东敬礼。见此情景,毛泽东赶紧走上前,握住他的左手,亲切地说:“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嘛!从今往后,免掉你的这份礼吧!”贺炳炎赶紧说:“主席,我没有右手了,但左手还在,部下见了首长,当然要敬礼。”毛泽东听了微笑着点点头:“那就特批你用左手敬礼!”
      天宝,藏族,是最早的藏族党员之一,曾任西藏自治区政府、四川省的领导和中顾委委员。天宝这个名字是毛泽东起的

  
天宝:

  毛主席为我起名字

  天宝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曾任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的领导,最令他骄傲的是,他的这个名字是毛泽东亲自给起的。

  1917年2月,天宝出生在四川省马尔康县党坝乡,原名叫桑吉悦希。这个乡是藏族聚居区,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男孩都要送进寺院当喇嘛,藏语叫“扎巴”。天宝有三兄弟,他是老大,很小的时候就进寺院当了喇嘛。

  党坝乡位于阿坝地区东南部,交通十分不便,平时很少有外地人来。天宝所在的寺院很小,只有22个喇嘛,没有活佛,一位老喇嘛管理寺院日常事务。天宝等小喇嘛跟着老喇嘛学藏文、经文。

  如果不是红军的到来,天宝也许会当一辈子喇嘛。1935年,长征中的红四方面军转移到阿坝地区一带,等待同中央红军会师。

  “方头方脑”、“灭族灭教”、“共产共妻”……国民党散布的谣言,在藏民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他们对红军误会重重,纷纷逃到山上藏了起来。

  藏民们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红军。

  有比较才有鉴别,他们发现这支队伍和国民党兵截然不同。他们遵守群众纪律,不进寺院,不住民房,对留下的藏民态度友好。尽管言语不通,也和蔼地打着手势努力同藏民交流。

  渐渐地,红军受到了藏民的欢迎,他们有的送茶水,有的送鸡蛋,有的强烈要求参加红军。看到朋友参加了红军,穿上军装很神气,18岁的天宝也心动了。他们能当红军,我为什么不能当红军呢?对,当红军去!天宝来不及同父母商量,急匆匆地报了名。

  天宝一参加红军就当了“官”。在参军的藏族青年中天宝懂藏文,算是知识分子,因此被任命为副队长,负责筹集粮食。由于完成任务出色,不久,天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8月,天宝随左路军过草地,这是红四方面军第一次过草地。

  以后他们又数次过草地。在第三次过草地前,红四方面军总部要求每个战士准备15斤粮食。草地地区不产粮食,人也少,几万大军来回过,已无粮可筹。但天宝却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任务,经过他耐心细致的宣传,一些寺院把积存多年的青稞和茶叶都捐了出来。

  1936年10月,三路红军胜利会师,天宝随部队来到陕北。长征结束后,中央党校成立了一个少数民族班,天宝被选送到这里学习,并被任命为班长。

  那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经常到党校来讲课,基本可以保证每周都有一位中央首长授课。一次,毛泽东到党校讲课,学员们被主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讲课吸引住了,刚一下课,学员自动列队欢送。看到少数民族学员围拢过来,毛泽东亲切地问:“今天我讲的课,你们听懂没有?听懂多少?”学员们表示听懂了。毛泽东走到天宝面前停了下来,校领导介绍说他是班长。毛泽东幽默地说:“了不得嘛,还是个学生王咧!”天宝有些不好意思,紧张得满脸绯红。见他发窘,主席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紧张嘛,你叫什么名字?”得到回答后,主席又问:“桑吉悦希是什么意思?听说藏族人起名字很有讲究。”天宝说:“桑吉”的意思是佛祖,“悦希”是宝贝的意思,是父母求活佛给取的。


  毛泽东一听乐了:“了不得,了不得!又是佛祖,又是宝贝的!”然后又对大家说道:“你们大家都是党和红军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红军队伍的宝贝。”

  毛泽东的兴致很好,问天宝有无汉族名字,天宝说:“没有,请主席给起个吧。”毛泽东说:“长征时我到过你的家乡,那里的藏族同胞对长征的胜利是有贡献的。汉族有句古话,叫物华天宝,和你的‘桑吉悦希’意思差不多。你的汉名,就叫天宝吧!”

  “好!”主席的话音刚落,在场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学员一起鼓掌,连声叫好。

  “天宝”这个名字从此就在中央党校和延安传开了,这个令天宝无比自豪的名字伴随了他此后的革命生涯。


        从不抽烟的战斗英雄卫小堂,却把一盒香烟珍藏了几十年,因为这是毛主席送给他的,珍藏它就是珍藏幸福

 
 卫小堂:

  毛主席的礼物令我自豪

  在重庆某部队干休所,只要天气晴朗,人们不时会看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从一个方形的玻璃罩中取出一包大前门香烟,放在凳子上晾晒,似乎他很怕潮湿的天气沤坏了这包烟。由于时间久远,烟已经改变了它本来的颜色,但看得出老人仍视若珍宝。

  他这个奇怪的举动已经有几十年了,不用猜人们都可断言:老人与这包烟定有一段不凡的经历。

  是的,这位老人是某集团军原副参谋长、全国著名战斗英雄卫小堂。原来这包大前门香烟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送给他的。这包普普通通的香烟寄托着领袖对人民功臣的一片深情。

  卫小堂出生在晋城县横岭村。1945年参军,被编入晋城的独立团,半年后,调到三八六旅七七二团二连。

  刚入伍,他就参加了肃清赵城外围据点的战斗。部队发起冲锋时,突然出现了敌人的暗堡,伤亡严重。危急关头,班长想到了卫小堂,小堂入伍前在家放牛羊,他不是说常用土块赶牛羊,离羊三四十米说打羊腿不打羊尾吗?投手榴弹炸暗堡或许能行。班长简单跟小堂分析了情况就带着他向暗堡靠近。在离暗堡二十多米时,班长命令卫小堂投弹!卫小堂摸出圆头手榴弹,借着敌人射击的火光,一甩手,手榴弹准确无误地钻进敌人暗堡的枪眼里。随着沉闷的爆炸声,敌人的这个火力点哑了。

  1947年10月,卫小堂参加韩城战斗。战斗异常艰难,全排战士伤亡过半,排长牺牲。剩余的战士又处于被敌人重重包围的危险境地,卫小堂挺身而出带领他们穿越层层封锁,突围成功。

  从赵城战斗到韩城战斗,仅仅两年时间,卫小堂就已荣立四次大功!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卫小堂立特等功2次、大功8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

  1949年10月1日,屡建奇功的卫小堂被推选进京参加开国大典,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宴请了卫小堂等一批战斗英雄及劳动模范,并与他们合影留念。在中南海会议室的休息室里,当刘伯承司令员向毛主席介绍到全国著名战斗英雄卫小堂时,毛主席伸出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他的手,问了他十多个问题,卫小堂都一一作了回答。临别,毛主席送给他一盒大前门香烟,并对他说:“回去向你们师长、军长问好,向全体指战员问好!”

  怀揣“大前门”,卫小堂浑身充满力量。他开完群英会没有去参观游览,昼夜兼程返回部队。此时,他所在部队已打响了廉江战斗,揭开了滇南战役序幕。时任教导员的卫小堂,一回到部队就投入战斗。他带领部队又打了大胜仗,而他的头部、背部、腹部、手臂等9处负伤。战斗结束后,上级又一次给卫小堂记了大功。

      范明曾任西藏军区第一副政委。是毛泽东送给他的一百多本中医书,使他在政务之余苦钻中医,终于成了著名的将军“郎中”

  
范明:

  毛主席送我一车书

  范明原名郝克勇,1914年12月4日出生。1939年春,中共陕西省委成立了第三十八军地下工作委员会,由蒙定军、胡振家和郝克勇3人组成。1942年12月,郝克勇在中共陕西省委派人护送下历经千难万险到了延安。毛泽东多次召见他,非常仔细询问了第三十八军工委开展工作的情况,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肯定,同时对他们提出的统战工作、对敌斗争策略以及应变方案,作了指示。


  在一次交谈中,毛泽东问起郝克勇家的情况,得知他母亲家姓范。毛泽东问:“是范仲淹的‘范’,还是樊梨花的‘樊’?”他回答:“是范仲淹的‘范’。”毛泽东说:“好,那就把你的名字改成范明吧!做秘密工作的同志回到延安,都应该改名换姓。”从此,郝克勇在革命队伍中有了新名字“范明”。

  建国初期,范明被任命为西北西藏工委书记和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司令员兼政委,西南西藏工委和西北西藏工委合并后,组成统一的西藏工委,张国华任书记,范明任副书记。西藏军区成立后,范明任第一副政治委员。1955年范明被授予少将军衔。

  1980年,身为陕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的范明,与全国政协委员乔明甫一起,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振兴中医药的提案。范明这位传奇将军,为何对中医学有所研究呢?

  原来,1938年之后,范明到赵寿山将军率领的第三十八军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由于环境极为艰苦,他所在的教导队缺医少药,学员们患病的很多。于是,范明便利用自己小时候学的医术为一些学员治病,药到病除。消息传开后,不但教导队的学员,连第三十八军其他部门的官兵也经常找他看病,有时附近老百姓也闻讯来求医。

  1944年,范明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在哲学课学习中,范明因一个观点与同学们发生了激烈争论,毛泽东知道后召见范明,听了他的观点后说:“你的看法很有见地,但论据还不够充分。我记得李鼎铭先生也和我谈论过这个问题,他举了很多中医内经中的阴阳、气运等学说,颇有新意,你不妨去拜他为师,学学中医理论,可能对你有所收益。”范明把自己少年学医的经历告诉毛泽东,毛泽东说:“你有这个基础就好,我给你写个条子,你拿去找李先生拜师学艺。”范明便当即拜访了李鼎铭先生,俩人进行了彻夜长谈。李鼎铭还借给他《黄帝内经素问》、《金匮要略》等书,使范明在中医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飞跃。

  1953年9月,范明与著名中医张汉翔,应邀进京,毛泽东饶有兴趣地对范明说:“从今以后,你用一半脑子搞政治、军事,用另一半脑子好好地研究一下中医学。”毛泽东指示中央办公厅领导,将《伤寒论》等上百本中医学书籍,用车送到范明家,要他刻苦钻研,搞出点名堂。

  进军西藏以后,范明在学习藏文的同时,又接触了一些藏医方面的知识,还通读了文成公主出嫁时带到西藏的《皇宫内经》等著名中医经典。并利用工作之余,攀登到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山之巅,采集雪莲等名贵的中草药材。

  “文革”中,范明被抄了家,但毛泽东赠送给他的那车医书却保留下来,他始终与这些书相依相伴。在农场劳改时,他把剩余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对中医药的研究上。他熟读了毛泽东送的那些医学经典著作,还在自己身上摸索了指诊(用指头代针)疗法和穴位按摩法。他获得了上山采药、行医看病的特权后,不仅医治了大量千奇百怪的疾病,还把中药学方面的知识用于小麦、棉花的增产,以及对牲畜的疾病医治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原某集团军副军长张英才,如今已80多岁高龄,依然清晰记得当年在中南海与毛主席共进晚餐的情景

  
张英才:

  毛主席为我要了碗鸡蛋面

  1939年,刚满13岁的张英才正在山西省万荣县民族革命学校念书。看着民族正义感和自尊心极强的张英才,地下党员校长李少白和教员董加木对他格外关照,经常开一些“小灶”,拿一些革命书籍给他看,为他补充一些精神的“钙片”。1941年初,张英才终于梦想成真,实现了亲手打鬼子的愿望——到八路军二一二旅特务连当了战士。

  1941年9月23日,盘踞在安泽、翼城、浮山等地的日本鬼子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发动了佛庙岭战斗。鬼子对这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他们兵分四路,对二一二旅形成合围,妄图一口把二一二旅吞掉。佛庙岭周围是一片开阔地,只有佛庙岭像一尊大佛从平地突兀而起。这块地形同三国马谡失街亭时的地形一样,如果被四面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这注定是一场惨烈的战斗。英勇的八路军浴血奋战,伤亡很大,副旅长急红了眼。天上敌机肆无忌惮地向阵地上俯冲扫射,地面上敌人潮水般向岭上攻来。五百米、四百米、三百米……敌人越来越近。副旅长环视了一下左右,对着张英才大声喊道:赶快通知机枪连回撤!话音未落,一发炮弹打来,张英才将副旅长压在身下,副旅长得救了,张英才却挂了彩。但他顾不上包扎,赶紧往机枪连跑。

  刚到机枪连,队伍就被日军拦腰截成两段。机枪连连长当机立断,决定马上突围。张英才随着机枪连且战且退,身上又多处受伤,整个人就像在血水中泡过一样。“就是死也要往前倒,决不能当俘虏!”张英才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老子才15岁,就死在小日本手里?不划算!不能做亏本的买卖,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张英才一边上子弹一边暗自拨着小算盘。

  正在这时,接应部队赶到,在夜色的掩护下,里应外合,左冲右突,杀出一条血路,部队顺利突围。随后二一二旅在友邻部队的协助下,对日军进行反击,像一把利刃直插敌军的两肋,打破了日军的“铁壁合围”。

  战斗结束,张英才被太岳纵队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同时还收获了一个外号:“拼命三郎”。

  1949年,已任某团参谋长的张英才作为全军英模代表将随团出国访问。在京期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他们,并合影留念。晚上张英才幸运地受邀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共进晚餐,而更幸运的是他被安排和日思夜想的毛主席坐在一起。

  毛主席爱抽烟,宴会开始前,他拿出烟,微笑着递给张英才,张英才赶紧起立报告说自己不会。毛泽东见他有些紧张,点燃烟后就有意说些轻松的话题。他问张英才是哪里人?哪年参加革命的?家里还有些什么人?等等,张英才开始有点紧张,回答问题也有点结巴,但后来看到毛主席那么和蔼可亲,心情就放松了。

  当毛主席知道他是山西人后,就对工作人员说:“山西人爱吃面食,给这位同志下碗鸡蛋面,多放点醋!”张英才一听,忙站起来说:“谢谢主席。”毛泽东拉他坐下,说:“该我谢谢你们,你们是人民的大功臣。”

  张英才一晚上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宴会怎么结束的他都记不起来了,但那碗鸡蛋面的滋味却永远留在了心里,至今想起还满口留香哩。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之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zw78.com)  ICP09031998